展览

展览回顾

名人名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枪械珍品特展

主办单位:安徽省博物馆

展出时间:2010/12/06 - 2011/12/31

展出地点: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老馆)东一楼

12月6日,由省博物馆主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协办的“名人名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枪械珍品特展”在省博物馆东一楼展厅正式对外展出。

毛泽东试用过的步枪

枪名:1956式半自动步枪

使用者:毛泽东

1964年6月15日,那是个星期一,端午节后的第一天,全军“大比武”表演正在北京进行。此次 “大比武”,被军界认为“是对全军军事训练的一次空前大检阅”。 6月15日、16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贺龙、董必武、陈毅、彭真、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练兵场,检阅军事训练。

济南军区某部参谋宋世哲,步枪速射40秒40发全部命中。这样的精彩表演,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从神枪手宋世哲手里,拿过那支“1956式半自动步枪”,从枪托看到枪刺,又举枪作了瞄准动作,这一历史性的瞬间,被摄影记者记录下来。就是这支枪,日后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名枪档案

1950年,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业。1956年,解放军定型了56式枪族并开始量产。 50年代末56式半自动步枪大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53式骑枪、日本三八式步枪和部分毛瑟步枪,以及美国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兵武器。56式口径7.62毫米,枪长1025毫米,质量3.75千克,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 米,10发固定弹仓供弹。

“中国革命第一枪”

  枪名: 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枪

使用者:朱德

能够承载“中国革命第一枪”这样荣誉的枪,会是一支什么样的枪?

这是一支德国毛瑟M1896式7.63毫米警用型手枪。枪的主人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朱德。1927年8月1日,朱德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1军分别向旧藩台衙门、百花洲等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千余人,缴获各种枪5千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朱德就在其中,他所佩带的就是“德国毛瑟M1896式7.63毫米警用型手枪”。南昌起义之后,朱德佩带着这支手枪转战南北,并在手枪弹匣一侧刻下“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

1958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朱德的毛瑟手枪移交军博,作为那次伟大壮举的直接见证,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名枪档案

它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口径7.63毫米,是M1896式的变形枪,枪管由132毫米缩短为97毫米。枪长268毫米,初速400米/秒,有效射程50米,10发固定弹匣供弹。

邓小平与他的毛瑟手枪

枪名:毛瑟M1934式手枪

使用者:邓小平

1937年至1949年,邓小平历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第129 师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职,一支德国毛瑟M1934式手枪,就是伴随他南征北战的随身武器。

毛瑟手枪堪称德意志经典之作,举世闻名,但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过去鲜有报道的手枪,如毛瑟M1910、M1914和M1934袖珍手枪。关于 M1934袖珍手枪,德国人封了它一个比较有趣的别称“WTP”,是“男人背心小口袋里的手枪”的缩写,直译为“上衣小口袋”手枪。

抗战时期的中国,不仅仅高级将领的卫队和基层指挥员配备,就是作战部队也大量装备。持毛瑟手枪奇袭、突击,在红军的战例中非常普遍。对于活动在敌后的我各抗日游击队、武工队来说,既便于携带,又有很强火力的毛瑟手枪,就更是勇士们的必备利器。

有人这样来形容毛瑟手枪:“就像左轮手枪对于美国西部牛仔一样,毛瑟手枪也已成为我敌后武工队员的最明显的标志了。”

名枪档案

毛瑟M1934式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是毛瑟M1914式手枪的改进型。口径6.35毫米,枪长153.5毫米,枪管长87毫米,弹匣容量8发。发射勃郎宁7.65毫米自动手枪弹,中国人俗称它为“张口蹬”。

周恩来的SF式转轮手枪

从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曾佩带使用多种手枪,这支SF式0.32 英寸转轮手枪就是其中的一支。

名枪档案

  SF式转轮手枪由比利时制造,仿美国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口径0.32 英寸,长弹巢,转轮容弹量6发。这种手枪结构简单,零件数少,安全可靠,出现故障可立即转至第二发,最适用于近距离应急自卫。

彭德怀的勃郎宁手枪

比利时勃郎宁M1935式大威力手枪,彭德怀1949年获得此手枪,中央警卫局1980年移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名枪档案

该枪为勃郎宁1925年设计的最后一种手枪,比利时FN公司1935年开始批量生产。口径9毫米,枪长197毫米,质量0.9千克,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初速350毫米/秒,弹匣容弹13发,战斗射速40发/分,表尺射程50-500米。

卡斯特罗赠送毛泽东手枪

1964年, 菲德尔·卡斯特罗将一支“美国造M1911A1手枪”赠送给毛泽东,由中国驻古巴大使从古巴带到中国。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将该枪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这支美国造M1911A1手枪,是古巴军队1963年在粉碎敌对势力进犯的吉隆滩战斗中缴获的。美国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在勃郎宁M1911式手枪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1926年6月定型命名,1935年投入批量生产,在美军服役一直到1985年。口径11.43毫米,枪长216毫米,枪管长127毫米,质量1.13千克,初速253米/秒,弹匣容弹量7发。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赠送周恩来的手枪

周恩来收到的礼品枪可不少。1959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得·谢胡访华,将一支“撞击式燧发手枪”赠送给前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该枪口径16毫米,枪长505毫米。枪管、前握柄上方均为银质盘花镶嵌,银质部分表面氧化。

燧发枪,是用装有弹簧的击锤取代了火绳,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抠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

分享

展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