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劳动工具——鹿角钩型器
五一国际劳动节就要到了,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件古人的劳动工具——鹿角钩型器。鹿角钩型器又称鹿角靴形器,是一种造型独特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大多数尺寸较小,长4-15厘米,它们绝大多数是以鹿角为原料,分勾和柄两部分,巧妙利用鹿角主干和分支的天然形状加工而成。鹿角钩型器鹿角钩型器的出现贯穿于整个新石器时代,江淮地区、环太湖地区和中原地区都能看见它的身影,现有发掘出土的鹿角钩型器,超过一半都来自以蚌埠双墩...
-
文学大师鲁迅也爱画画与设计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阿Q正传》、《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等被我们广泛熟知,其人格魅力和思想光焰影响深远。除了创作和翻译之外,鲁迅还在美术活动上倾注大量的心力。喜爱画画与设计的鲁迅,你了解吗?鲁迅自幼喜欢画画,热衷于搜集《山海经》《诗画舫》等带有插图的书,并影写书中绣像。很多人都会记得上学时读过鲁迅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文...
-
清明节,把盏品茗清净心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日子。清明前后也是采茶的关键期,我们常说的“明前茶”就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这时候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味醇形美,同时,由于清明前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特有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在最初是药用,魏晋以后才逐渐形成“以茶待客”的习...
-
三星堆“尊小弟”撞脸安徽“尊大哥”
近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再次发掘,新的考古发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古蜀文明的神秘辉煌又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大口尊、青铜罍、顶尊跪坐青铜人头像、玉琮、金面具等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正在考古工作者的手中缓缓揭开神秘的面纱,全国博物馆界都在火爆地寻找三星堆“撞脸”文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安徽出土的两件与三星堆“撞脸”文物吧!1957年6月,在安徽阜南县月牙河畔,一位农民在捕鱼,一网撒下去,捞起...
-
由“兽面纹尊”说开去
尊,是我国商周时期的大型盛酒器,西周中期以后少见。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等不同种类。有肩的大口尊,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高圈足,造型又细分圆腹或方腹,今天介绍的这件馆藏兽面纹尊即为圆腹,而我们所熟知的“国宝”四羊方尊则为方腹造型尊。兽面纹尊这件商代兽面纹尊,除了侈口,长颈,高圈足等一般大口尊的特征,该尊肩置三兽首,兽首间用扉棱分隔。肩饰云纹,腹饰三组浮雕兽面纹,器内壁随表面浮雕而...
-
元宵节,送您一盏明灯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它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虽然各地元宵节风俗不统一,但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大都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元宵节从古至今和“灯”都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和大家一起了解“灯”的故事……灯就是一种照明工具。最初,人类夜晚只能借助月光来从事简单的工作和逃避野兽的侵袭,黑夜桎梏着古人的生存活动。随着人类的进步,古人学会了用火,并逐渐形成了专用照明的器物“灯”。从商周时代开...
-
猜猜,是酒器还是喇叭?
又到了一年的春节,往年不管在哪过年,总免不了亲朋好友聚会时的把酒言欢。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人只能“原地过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家中和朋友们视频式聚会,隔空推杯换盏。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酒具,满足您花式劝酒的需求。很多人看到这款酒器都会发出灵魂的拷问:这真的是酒器,而不是喇叭吗?这的确是一件青铜酒器,称之为 “觚”。这件商代青铜觚1965年出土于肥西馆驿,形体细长,喇叭形口,束腰,喇叭形圈足。腰部...
-
古代的“蒸锅”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春节也有不同的年俗,像舞狮、舞龙、庙会、赏花灯、踩高跷、扭秧歌等,美食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北方过年有蒸馒头的习俗,南方有迎新吃蒸糕的习俗,当然还有年夜饭的蒸鸭、蒸鱼等各种的蒸菜,听完这个,是不是有“拼命减肥小半年,未到功成又过年”的矛盾感,下面我们聊聊在制作这些美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炊具——蒸锅。聊古代蒸锅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人的饮食,古人自从学会用火,就告...
-
遇见小神兽——兽面纹铜鬲
三角脸小立耳这期的小神兽是只可爱小狐狸吗兽面纹铜鬲(lì)ID年龄:几千岁(商代)颜值:貌似一只可爱小狐狸住址:安徽博物院这只小神兽,上世纪四十年代出土,高23.2厘米,口径15.3厘米,拥有超高颜值,立起的小耳,圆圆的大眼,三只锥形足,纹饰更为精美,颈部装饰变形夔纹,腹部装饰三道扉棱(扉棱是青铜器或瓷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与三足相对应。并以扉棱为中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