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猪”:“博物馆里的动物王国”第二期活动开始报名啦!

创建时间:2021-04-28浏览次数:2106

提到猪猪,你首先想到什么?

小猪佩奇?

猪八戒?

还是...麦兜?

没错!这些都是现代影视作品里猪的艺术形象

那么你知道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猪猪又长什么样子吗?

新石器时代 玉豕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 玉(石)猪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是出土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两件“玉猪”

一件小巧玲珑、憨态可掬

一件面露獠牙、身材壮硕

为什么出土于同一地点的猪形玉器

会有两种不同的形象呢?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它俩一只像乖巧可爱的家猪

另一只像健壮凶猛的野猪

猪是新石器时代最为常见的动物之一

据科学研究表明,早在10000年前,地球上本没有家猪

只有身躯健壮、鬃毛耸立、獠牙外露、性情暴躁的野猪

原始人类期望这种凶猛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

于是出现了野猪图腾

距今8000年前,人类开始将野猪驯养为家猪

在那个食物种类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

驯化后的家猪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而食物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家猪于是开始成为财富的象征

享受原始人类的崇拜与喜爱

因此,距今5500多年的凌家滩遗址

同时出现这两种形似家猪和野猪的玉器

也就不足为奇啦~

在日常生活中

猪一直是我们人类的老朋友

它们好像总是一副肥肥胖胖、呆呆笨笨的样子

有时也是好吃懒做、脏乱臭的代名词

但是,作为生肖压轴、六畜之首

猪这种动物

自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形象吗?

我们的祖先对猪有着怎样的感情?

猪在古人的生活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从博物馆里这些文物“猪”中

我们又能窥探出哪些关于猪的小秘密?

东汉 玉猪 亳州市博物馆藏

东晋青釉猪圈 安徽博物院藏

东汉猪圈 安徽博物院藏

  本期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猪”的世界,欣赏“猪”文物,探索家猪的起源,认识历史上猪在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猪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义。这节课我们依然邀请有非遗传承老师手把手教你做猪猪的面塑或剪纸作品哦!

活动信息

  课程名称:“博物馆里的动物王国”——东方之“猪”

  授课教师:

非遗老师手工作品

  活动时间:2021年5月2日,上午场:09:30——11:30(幼儿场)下午场:14:30——16:30(青少年场)

  活动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多媒体教室

  活动对象:幼儿场(4-7岁) ,青少年(8-16岁) 每场限12人

  活动内容:

  (一)知识课堂:学习与“猪”相关的文物知识

  (二)展厅参观:欣赏“猪”相关馆藏文物

  (三)手工环节:学习体验非遗传承技艺(幼儿场——面塑;青少年场——剪纸)

  (四)合影留念

  活动参与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报名参与活动。报名通道将于4月28日16:00准时开启。

上午场

下午场

  本活动由安徽博物院阅读空间主办

  欢迎扫码加入安博阅读空间活动群,了解更多活动详情

  如二维码到期或群成员暂满,可添加微信号:17310241650(傅老师),再行加群。

  温馨提示:

  1、关于预约:根据活动预约管理原则,活动采取预约报名制度,一个名额只许一人参与,没有报名不能参与此活动。如因故不能参与,需在报名截止前一天取消,否则视为占用他人报名资格,等同于无故不到。

  凡成功预约且无故不到或迟到2次以上(含2次)者,将取消其今后一年度内的活动预约资格。

  2、凡参与活动者,请提前通过安徽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并且佩戴口罩,保持距离,有序入场。

  3、咨询电话:0551—6373667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