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汪惕予“坠星”琴式墨

年代:

近现代

尺寸:

长11.3厘米,宽2.6厘米,厚1厘米

墨形仿神农式古琴。墨正面岳山、琴弦和十三徽处填金。背面上部阴识填金隶书“坠星”,行书“蜷庐老人”,钤“惕予”篆书阴刻印,底部钤“千今百古琴巢”方印,篆书阳刻。一侧篆书阳识“新安汪氏精制”,另一侧“清烟十万杵”。

制墨者汪惕予(1869—1941),安徽绩溪八都余川人,字自新,号蜷翁,上海徽商汪裕泰茶庄创办人汪立政次子,著名医学教育家。他和妻子赵素芳均为“琴痴”,取松烟造墨,皆仿琴形。晚年在杭州营造“汪庄”,藏琴百余张,琴谱墨拓挂满斋壁,名为“今蜷还琴楼”,门前建石坊题曰“千今百古琴巢”。有人曾怀疑他珍藏的一把唐琴的真伪,他负气当众剖琴来证明,此事传为一段逸话。

发表评论

评 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