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孙逸《溪桥觅句图》

年代:

尺寸:

纵150.6厘米,横56厘米。

  设色,绢本,立轴。

  描述:图绘高峰入云,斜峙欲倾。山上悬松奇纵,丹枫成林。谷间流泉冲折,匹练千丈。山间云绕霞飞,野树散落高崖。山下垒山堤岸,平湖无波。湖上曲桥水榭,茅亭修竹。西山翠柏倒挂,浓萌蔽日。有人策杖过桥,悠然赏会风云。

  释文:“茅屋面湖色,隔岸出诸峰。一杖过桥者,将无觅句从。壬辰春为元修社兄设并题似正”。

  印识:题前引钤:“坚白斋”(三字朱文长方)一枚。“孙逸私印” (四字白文正方)一枚。图右下角压钤:“镜塘心赏”(四字朱文正方)一枚。图左下角压钤:“数青草堂”(四字朱文正方、“海昌钱镜塘鉴藏”(六字朱文正方)共二枚。

  赏析:图借唐代二李青绿山水体格,并吸收明清徽卅版画之刚斫用线造型写景。山石虽用爽利而有顿挫转折之线勾括大体,以略分结构层次;但大石绝壁的亮处皆空而不皴,染以青绿赭石之色,令图得疏朗明洁之象。画树用点圈勾染等多种笔法分别绘出树类叶型,远山则取淡青一抹而出。设色淡雅,不似隋唐浓搽丽饰。末勾金粉而去铅华繁俗之丽,不皴斫劈而示自然朴素之意。线型似稍富装饰意味,从而更有效地衬托了静寂与超脱之情调。而构图的上实下虚既表现了晓雾初开的气象,又加强了空间靓润之感。明显可窥见其师承的来路,能于倪黄稀疏概括中见深厚雄伟、征明秀蕴谨细中现清润健劲。而与同时代、同地区画家相比,亦独具个人风格:其较渐江柔且多曲,胜二瞻整炼萧静,比汪瑞繁而生活,显得格外潇洒清劲。此图的绘制距作者离世仅五年之近,故图当属晚年精品。



  作者简介:

  孙逸:明末清初人士,具体生卒年未详,最早画见明崇祯16年癸未(公元1643年),清顺冶14年丁酉(公元1657年)卒。字无逸,号疏林,亦号石禅。古皖海阳(今安徽省休宁县)人, 一作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早年居新安,与汪之瑞、弘仁、查士标并称“海阳四家。”入清后流寓芜湖,孙逸性嗜绘画,所蓄名迹甚多。时写山水寄情。大多取材于家乡之秀丽景色,特别是对黄山云海松石之幻变无不吞吐于胸中,所作既师古人又师自然。画得云林、子久衣钵,及渐江神韵。淡而神旺,简而意足,人以为文徵明后身。尝为歙令靳某画《歙山二十四图》,笔墨闲雅,骨格松秀。亦工花卉。生平事迹不详,且作品亦罕传。与查士标、汪之瑞、僧渐江称 “新安四家”,又与芜湖“姑熟派”首领萧云从合称“江左二家”,或曰:“孙萧”。


发表评论

评 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