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徽州古建筑(蜀山馆)


1.前言

  古徽州一府六县,境内山清水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孕育了内涵丰富、极具特色的徽文化。根植于徽文化的徽州古建筑是我国民间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徽州古建筑的营造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遵循天地造化,顺应自然生态,其总体布局依山就势,空间规划结构严谨,建筑构件雕镂精湛,尤以民居、祠堂、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徽州古建筑以其粉墙黛瓦、高脊飞檐、层楼叠院、曲径回廊、亭台水榭等景观,构建起古徽州别样的“画里乡村”,描绘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优美画卷,使得人们驻足徽州古建筑之中,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古称新安、歙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为徽州,此为徽州得名之始。古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今歙县徽城镇。至1912年撤府留县,徽州建制延续了近8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立徽州专区、徽州地区,1987年撤销徽州地区,成立黄山市,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四县。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3. 新安大好山水

  徽州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群峰参天,岭谷交错。北部有黄山耸立,东部有白际山与天目山南北相接,成为皖、浙两省天然分界线,五龙山矗立于休宁与婺源之间。阊江、乐安江水系向西南汇入鄱阳湖;黄湓河、秋浦河、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向北注入长江。新安江是徽州境内最大的水系,汇纳了率水、横江、练江等支流,在屯溪浦口汇合后,曲折流向东南,进入浙江淳安千岛湖,再流到富春江、钱塘江,最后汇入东海,这也是当年徽商乘船辛苦跋涉的路线之一。


4. 徽州文化溯源

  徽州地区群山环抱,环境相对封闭,历代少有战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山越人在此伐山为业、刀耕火种。秦汉以后,中原世家大族为避战乱多次南迁,定居徽州,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与当地山越文化交流融合,历经秦汉至隋唐五代,逐渐孕育出内涵丰富、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兴起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徽州人聚族而居、崇尚儒学、重视教育,同时又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山多田少的现状迫使他们外出谋生,造就了明清徽商的崛起。徽商贾而好儒,回报桑梓,更促进了徽州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徽州文化异彩纷呈,涵盖了徽州教育、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徽派篆刻、徽派建筑、新安医学,以及自然科学、数学、徽剧、徽菜等诸多领域。徽州文化植根于本土,却不局限于徽州,经徽州人不断发展并向外传播,显示出高度开放性和强烈凝聚力。


重点展品介绍

  1. 三国人物梁柁

  表现“赵子龙单骑救阿斗”的场景。赵云怀抱阿斗,与曹军大将张郃战于长坂坡,曹操在景山观战,人物主次分明。

  2.“太子少保”匾

  匾书“钦授工部尚书曹振镛加衔太子少保 大清嘉庆十二年四月”。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歙县雄村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历任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太师,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曹振镛嘉庆十一年(1806)任工部尚书,加官进爵,宗族引以为荣。

  3.张果老倒骑毛驴木雕撑拱

  张果老是我国民间神话传说八仙之一,手持渔鼓法器,常常倒骑毛驴,日行万里。张果老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唐朝人,民间的隐士,善于长寿之道。

  4.游春图人物门罩砖雕

  由78块砖雕组合而成,以几何纹为地,自上而下图案可分为六层,最上层饰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儒雅高洁之意;第二层两侧为博古花瓶图案,中间分列“渔、樵、耕、读”四块砖雕;第三层雕刻瓜上枝叶缠绕,蝴蝶花丛展翅,“蝶”与“瓞”谐音,寓意“绵绵瓜瓞”,象征子孙繁茂;第四层以几何纹间以“暗八仙”以及仙桃、金钱、万字纹等纹饰,有长寿吉祥之意;第五层为门罩主题图案“游春图”,以镂雕、浮雕技法雕刻游春踏青、休闲娱乐的场景,山石树木、小桥流水、宝塔亭阁,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形成了“人大于山”的艺术效果;第六层雕饰石榴、荔枝、鱼蟹、蝈蝈、元宝、水仙、并蒂莲等吉祥纹样。底部两端为雕刻太狮少狮。整幅门罩砖雕图案主次分明,纹饰内涵丰富,表达了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5.人物花卉鸟兽窗栏板

  中间人物场景为士绅阶层的文娱活动,室内桌椅板凳俱全,弈棋、读书、赏画,各得其乐。两边骑马人物动态十足。左右两端雕饰才子佳人、母子嬉戏。上部分别镂雕松鼠葡萄、凤戏牡丹、双龙戏珠,底部饰狮子滚绣球、禽鸟荔枝。整体内容丰富,雕刻精细,人物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6. 百子图砖雕

  “百子”嬉戏于亭台楼阁间,儿童姿态各异,采用多层次深浮雕。百子图寓意多子多福,传说周文王生百子,《诗经》称颂周文王“则百斯男”,多子多孙则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愿望。

  百子图:又称百子嬉春图。“百”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百子”指儿子多,《诗经•大雅•思齐》有言“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毛诗诂训传》曰“大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意指周文王子孙众多。古代中国,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皆希望子孙越多越好,所以在喜庆之日都会使用此类题材。古建筑中也多常见百子图题材,寓意家族多子多孙,子孙昌盛,延续万代。

  7.梅竹君子人物撑栱

  梅、竹以君子称,文人士大夫喜欢以之自喻,象征高洁操守。撑拱为立体透雕,表现了徽州庭院景色,人物遥相呼应,似有唱答。撑栱常用于建筑物外檐的梁、枋柱节点下,为梁、枋悬挑部位的支点,属“出挑”构件。一般梁柱结合用独木圆雕,以狮兽造型为多,而在枋柱结合则用琵琶撑、卷草撑等浮雕或浅浮雕撑拱。其样式为斜杆件或三角形实木件两类,故亦称为“牛腿”。

  8.百里负米图砖雕

  砖面雕刻了二十四孝之一《百里负米》的故事,画面中一对老年夫妇,面带笑容,立于低矮而简陋的瓦屋门前,迎接前来送米的男子,其中年迈的男子手持拐杖,向远处眺望,老妇人作疾走状,双手迎接。年轻男子背负米粮,身后以青山翠松作背景。此图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向人们展示了徽州人敬宗睦族、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9.麒麟仙鹤纹撑拱

  图案以圆雕、透雕等技法雕刻了麒麟、仙鹤、松树等物象,栩栩如生,立体感强烈。麒麟、仙鹤皆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仙禽,古代官服胸前补子以麒麟为一品武官官阶形象,仙鹤为一品文官官阶形象,两者结合一起,寓意官运亨通。

  10.九世忠臣砖雕


  砖雕原为徽州屯溪“鸿楼书屋”门罩上的主体部分,一组共7块。画面正中雕刻大堂,梁上悬挂“九世忠臣”四字匾额。堂前数人,有老者、中年官宦、幼童等,反映了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左侧两块雕刻武将挎刀骑马奔赴战场的场景,追忆先祖在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右侧两块雕刻先祖入朝为官,以文传家的良好家风。

  鸿楼书屋:书屋是明清时期徽州私人藏书读书之所,世家大族和富商建造比较多。明清时期,富甲一方的徽商极为推崇新朱理学,崇文重教,建造了较多的私家书屋。如歙县吕文奎建造岩溪书屋六间,“经史子集庋藏其中,法书名画陈列于前,暇日则授徒训子,从容乎礼法,沉潜乎仁义”。鸿楼书屋位于安徽省歙县北岸镇大阜村,属于私家藏书之地。书屋入口的门罩砖雕雕刻精美,图案内容丰富,既有忠臣告老还乡、儿孙承欢膝下的兴旺场景,又有文武建功光耀门楣的画面,表现了徽州人理想的人生追求。

  11. 荷鹭砖雕

  荷花盛开,白鹭在荷叶浓荫下觅食,正吞食一尾鲜活的鱼,是徽州塘头溪边常见之景象。

  12. 鳌鱼脊饰

  科举时代的殿试发榜,头名状元一般站在宫殿石阶上刻有鳌鱼的地方,迎接放榜,因此高中状元又称为独占鳌头。这种脊饰既有传统吻兽防火避灾的功能,又蕴含期望子孙科举荣登榜首的社会心理。


展览照片/文物照片

总记录数:24

总页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