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鄂君启金节亮相“何以中国”展
2022年1月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 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29家博物馆举办的“何以中国”展于故宫文华殿正式开展。我院鄂君启金节亮相本次展览。
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阐发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三个单元下各设三节,合为“九章”。第一单元“源”,分为“天地之间”“生作在兹”“启蒙奠基”三节,从中国地理分析开篇,阐释中华文明生产力动因,以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基;第二单元“流”,分为“血脉相依”“和衷共济”“休戚与共”三节,分别阐释中华文明通过域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域外文明的辉映互鉴、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互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辉煌历程;第三单元“汇”,分为“民本邦宁”“格物维新”“汇流澄鉴”三节,分别阐释中华民族尊仁重礼、家国一体的传统观念,追求极致、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文脉绵延、文华尽汇的中国智慧,既集大成地展示中华文化优秀成果,更鲜明地揭示一切文明历史都由人民创造、人民享有、人民传承。
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套,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古籍善本、印章等类别(受展厅环境限制,大部分纸质和丝织类文物为复制品),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此次鄂君启金节受邀参展,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珍贵文物一起,向广大看展观众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目前,我国共发现五件鄂君启金节,其中两件车节及一件舟节收藏于安徽博物院。金节是战国时期楚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商品的免税通行证,所载的通行路线分别为自鄂至郢的水陆路线。铭文内容涉及诸多古地名、古河流名,对于禁运物资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是研究楚国用节方法、关税制度、水陆交通、经济贸易、历史地理以及楚王与封君关系等的珍贵史料。
鄂君启金节(车节)
战国 长 29.5 厘米,宽 7.2 厘米
1957 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
鄂君启金节(舟节)
战国 长 31厘米,宽 7.2 厘米
1961年安徽蒙城发现
参观小贴士:
“何以中国”展位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厅,展期为2022年1月26日至5月4日。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展览实行预约入场,全天限额3000人,额满为止。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网络售票网站(https://gugong.ktmtech.cn/)和微信公众号“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使用二代身份证或护照信息进行实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