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林水向省博物馆捐赠砖雕作品
发布时间:2011/03/29
3月29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林水,将其近期精心创作的砖雕作品“全家福”捐赠给省博物馆收藏。该作品长162cm,宽26cm,厚7cm,为五层高浮雕。省博物馆接受了吴林水的捐赠,并向其颁发收藏证书。
“全家福”砖雕(局部) 徽州砖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始于元、明,盛于清中晚期,精于民国初,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柱础、屋瓴等处。图案包括花鸟、人物、戏剧、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
砖雕制作基本程序如下:首先将精选细筛的无渣渍之土和水搅拌成糊状沉淀,再成坯入窑,将砖烧成青灰色,抗裂度控制在160度左右为最佳。成砖后,先按构思的图案进行绘画;再凿出基本形状,分出层次,称为“打坯”;尔后在打好的坯上精雕细刻,使其表现对象进一步形象化,称之“细化”,又叫“出细”,最后还要对砖雕进行修饰、粘补缺损、加工做榫等。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精品徽州砖雕,代表藏品包括《游春图》、《百忍图》、《瓜迭绵绵》等,由这些精美的砖雕及其他建筑构件为主设计的《徽州古建筑陈列》在省博物馆作为基本陈列展出了5年多,并获得第七届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