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共建 同上“博物馆课程”

发布时间:2024/01/02浏览次数:473


为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构建学生“引进来”与课程“走出去”相结合的馆校合作模式,促进博物馆资源真正融入教育体系,深入教学日常。近日,安徽博物院“共建·共育·共传承”馆校合作系列活动先后走进五十中天鹅湖校区、科大附中南区,为近600名学生分别带来“课本里的安徽文明史”及“博物馆里的美育课”。

特色课堂 以美育人

“大家知道远古时期的绘画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们具有哪些特点呢?”一堂“博物馆里的美育课”正在合肥市五十中天鹅湖校区的课堂上进行着。

安徽博物院的老师先后为同学们介绍了远古时期先民们的美术理念,结合安徽博物院的馆藏青铜器、馆藏书画,引导同学们欣赏文物的美术元素与价值,学会如何赏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同时以徽州古建筑为例,带领同学们对美术遗存传承与保护展开思考和讨论。


文物+课本 让历史“活起来”

综合考虑课程标准与教材、社会与生活需要、学生学情等因素,安徽博物院精心策划“课本里的安徽文明史”系列课程,为科大附中南区的七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具特色的历史课。

从史前到商周,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授课老师将馆藏文物和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结合,通过一件件文物讲述安徽文明发展,展现中华文明之美,让同学们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学习理解课本中的历史知识。

课程结束后,安徽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一行与科大附中南区历史教研组开展座谈,双方就如何开发特色化馆校合作课程,更好地将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和讨论。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是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生动拓展。今后,安徽博物院将进一步做好馆校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完善情境化、探究性的学习场景和“菜单式”学习课程,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