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展

发布时间:2014/01/21浏览次数:2724

《熠熠生辉——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金银器特展

  展期   2013年11月14日——2014年2月16日

  地点   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

  金银器,以贵重金属为材料,施以熔炼、范铸、锤揲、焊接、鎏金、錾花、掐丝、镶嵌、炸珠、收挑、点翠、烧蓝等技法,经过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制作,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更迭出现之不尽相同的各个时代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各个时代相同的追求富贵、吉祥的民族心理阐释得明白晓畅。

  本次展览遴选出故宫博物院中极具代表性的80件金器和20件银器,包含了从清乾隆到宣统时期的作品,珍品甚多,其中与宝石、玉器相结合的金银器是展览的一大亮点。  

  展览内容分“恢弘华丽 礼仪用器”、“庄严肃穆 宗教法器”、“雍容精致 宫闱生活”和“色彩斑斓宫廷妆佩”四部分,折射出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一代宗师——邓石如书法作品展》

  展期   2014年1月1日

  地点   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

  邓石如,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祖籍安徽怀宁,生于乾隆八年(1743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他为清代碑学的一代宗师,在书法和篆刻领域取得了罕见的艺术成就,时称“国朝第一”。

  本次展览遴选馆藏邓石如书法作品91以及其传人、友人作品18件。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邓石如书法。其书法四体皆工,最大成就在于篆书。他通过自悟将隶书的笔意糅合到篆书的创作当中,进行“改良”,在清代书法史上占据崇高的地位。不仅如此,邓氏在篆隶书创作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包世臣、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黄宾虹等人均承其衣钵,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局面。第二部分展示邓石如师友及传人作品,邓石如的游学、交友广泛,与名儒、同道和达官的交往,让邓石如受益匪浅,也是其书法最终形成独特文化品格的必备条件。

 

《大山与高原——黄绍京油画作品展》

  展期    2014年 1月9日

  地点    安徽博物院老馆东二楼捐赠厅

  黄绍京 (1936-2000),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系五年制毕业生。早年在青海师范大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7年,晚年迁居合肥。他创造出“矛盾空间”的油画理论,并运用于油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黄绍京的画曾于2011年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过,观众反响热烈,意犹未尽。这次我们重新遴选80副黄绍京作品,来反映其人生经历中的最重要两个阶段。展览分“广袤高原”和“秀美山峦”两个单元展出,其中“广袤高原”展现黄绍京在青海生活经历,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而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为观者展示出一个真正的矛盾空间。“秀美山峦”则是描绘安徽山水的作品,其亮点是新增了多幅黄山画作,表现出作者浓浓的安徽情缘。

 

《妙手灵心——安徽民间剪纸艺术展》

  展期    2014年 1月22日

  地点    安徽博物院老馆西一楼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花竞艳的安徽民间剪纸,更是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寓意深长、气息浓郁,既风姿独特,又神韵多彩,深受国内外社会所喜爱。

  安徽民间剪纸,分江北和江南两大流派,在艺术风格和内容上,各显俊秀、各领风骚。江北的艺术风格,既有粗壮有力的造型,又有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还大量吸收了国画的疏密构图和版画的黑白对比。粗犷与细腻,虚张与实笔的结合,给人以返璞归真、和谐统一的强大感染力。江南的艺术风格,则又以疏密流畅、精巧明快的造型,纤细秀丽、玲珑剔透的表现,采用套色勾绘、多层套色的装贴手段,勾勒出具有强烈印象的装饰图案。

  我院为弘扬悠久的安徽民间艺术,使剪纸这朵古老艺术奇葩,与现代文化并存和俱进,精心挑选了100余件民间剪纸作品,希望观众们在享受这醇厚的民间艺术美酒的同时,体味出他深邃的民族文化底蕴,升华出亿万人民的创新精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