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蒸锅”

发布时间:2021/02/09浏览次数:2881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春节也有不同的年俗,像舞狮、舞龙、庙会、赏花灯、踩高跷、扭秧歌等,美食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北方过年有蒸馒头的习俗,南方有迎新吃蒸糕的习俗,当然还有年夜饭的蒸鸭、蒸鱼等各种的蒸菜,听完这个,是不是有“拼命减肥小半年,未到功成又过年”的矛盾感,下面我们聊聊在制作这些美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炊具——蒸锅。

聊古代蒸锅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人的饮食,古人自从学会用火,就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动物生存状态,尤其是发明陶器后,所有食物包括粮食蔬菜,都可以烹煮着吃。煮、蒸等技法成为这一时期烹饪技术的主导,煮就是将食物放在水中,用火加热煮熟,主要炊具包括有釜、鼎和鬲等。后来,人们慢慢发现,食物不但可以用水煮,还能用汽蒸,蒸的食物质地更细嫩,营养成份不受破坏,香气也不会流失,于是便学会了制作“甗”(yǎn)这种炊具,就如同现代的蒸锅。

这件馆藏的春秋时期“弘纹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用以盛放食物,名为甑(zèng),甑底部有一个圆形的铜箅子,箅子上有十字形或直线型孔,可以通蒸汽,下部为鬲(lì)。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而在蒸饭的同时还可以烧水,煮粥。商代及西周时期的甗多为连体,西周晚期以后,分体甗较为流行。总之,甑的出现标志着炊具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能源。

古人的智慧可远不止于此,古人还发明了三件甗联连为一体的“三联甗”,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三联甗”。三联甗是将三件甗的下半部分,即鬲的部分合铸为长条案形,其体腔中空,相连相通,案面可放置三只甑。像不像长条桌上放置了三口蒸锅,这样的甗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为后代一灶数眼炊具的制造开启了先河。

讲了这么多,最后想呼吁大家“既然宅家不乱串,不如找口蒸锅学做饭!”


文:张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