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撷珍|看我第一个C位出道
我院“江淮撷珍”展于近日全新亮相
展览撷取30余件(套)馆藏文物珍品
于方寸之地,再现其精妙至美
展览特别设立C位展区
在一级文物中遴选精品独立展示
并不定期进行更换
“我”——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在本次展览中第一个C位出道哦
盒底部“张成造”针刻款
“我”身高6cm,体胖14.5cm,是安徽博物院“八大国宝”之一。漆盒盖、身各雕饰三组如意云纹,是以雕漆工艺中的剔犀技法制成,堆漆肥厚,刀口深约1厘米,刀口断面的漆层红黑相间,色泽鲜明美观。盒外底边缘有针刻款“张成造”三字。张成,元末雕漆名家,浙江嘉兴府西塘人。此漆盒造型古朴高雅,云纹流畅自如,刀法雄健浑厚,藏锋不露,磨工圆润光滑,代表了元代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知识链接:
雕漆巨匠
张成,元代雕漆名家,浙江嘉兴府西塘人,以剔红搏名,亦善戗金、戗银等技术,其剔红作品多以花卉、山水、人物为饰,享誉海内外。与同乡杨茂齐名,是元代雕漆行业的翘楚。张成作品通常髹厚漆,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存世“张成造”作品较少,又多有流失海外者。张成以制剔红器最得名,剔犀器却稀见无多,尤显珍贵。
雕漆工艺
雕漆指用调色后的笼罩漆一层层涂在器胎上,累积到相当厚度,用刀将漆雕刻出花纹。一件雕漆作品要髹漆上百道,才能达到所需厚度 ;为防开裂,每道漆层需室内阴干,不能烘干或晒干。仅堆漆一项,就需要近百天时间,因此,完成一件雕漆艺术品,至少需要半年甚至两三年时间。
欢迎您走进展厅,现场欣赏文物之美,机会难得,感兴趣的朋友要抓紧哦!
展览名称:江淮撷珍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
文:管丹平、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