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周青铜器看古人的锅碗瓢盆
民以食为天
现如今
除了精致的吃食
餐具的颜值也很高
来安徽博物院
走进“雄风盛歌——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
看看青铜时代的
锅碗瓢盆
是不是也很讲究
商周时期,青铜器进入繁荣时期
贵族们制作了大量的青铜食器
鼎簋鬲甗盨豆····
其中鼎和簋是青铜食器中的主角
西周礼制社会等级森严
食器除有实用性之外
还有“别上下,明贵贱”作用
相传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采邑之地在周,故称周公)曾“制礼作乐”,建立了一整套规范贵族阶层身份等级和行为方式的典章制度。西周中期以后,各项礼仪制度渐趋完备,周人一改商末以来的礼俗,对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青铜礼器逐渐有了严格的限制。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即是饮食礼仪的反映,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鼎——烹煮肉食
青铜鼎是烹煮肉食的器皿,考古出土的一些青铜鼎底部有烟炱(tái)痕迹,表明鼎确实具有加温煮食的功能。青铜鼎是商周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是贵族阶层进行宴飨、祭祀等活动的重要礼器之一。西周中期以后,鼎的使用逐渐制度化,通常它是以奇数组合,根据使用者的地位等级确定使用的数量。青铜鼎更是王权的象征,春秋时期曾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著名典故,古代也常以鼎的迁移来比喻王朝的更替。
簋(guǐ)——放置主食
簋是中国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相当于现在盛饭的大碗。簋也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多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
鬲(lì)——蒸煮食物
鬲是中国古代蒸煮食物的一种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鬲的形状是似鼎而空足。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甗(yǎn)——古代的蒸锅
甗(yǎn)是炊器,类似于现在的蒸锅。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甑(zèng)以盛放所蒸之物,下半部是鬲用来装水,甑与鬲之间放置有带孔的铜箅(bì)。早期为上下合体,后变为上下分体铸造,可分可合更为实用。
豆——古代的菜盘
豆的用途相当于今之菜盘,多用于盛放肉酱、肉汁、酱菜,也用以盛放肉食,同时在商周时期的祭祀中用以盛放黍稷之类饭食,用来祭祀祖先。这件镂空铜豆的器腹(即盘部)浅,柄部穿镂成各种花纹,是西周中期豆类的精品之作。
展览信息
名称:雄风盛歌——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
时间:2021年7月6日至10月10日
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
主办单位:安徽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咸阳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
文:刘华伟、冯慧
展厅摄影: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