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撷珍|C位上新,珍贵文物带你感受古人穿衣范

发布时间:2021/10/13浏览次数:3036

我院基本陈列“江淮撷珍”展

已于今年5月18日全新亮相

展览荟萃30余件(套)馆藏文物珍品

于方寸之地,再现其精妙至美

展览还特别设立C位展区

在一级文物中遴选精品独立展示

并不定期进行更换

近日,展厅C位上新

快来看看这次精彩亮相的珍贵文物

一起感受古人的潮流穿搭

双龙镂空霞帔金坠 宋 长7.8cm,宽6.5,厚0.7cm

大家好,“我”是来自宋代的双龙镂空霞帔金坠。顾名思义,聪明的你肯定已经猜到了“我”的用途。

帔坠,即霞帔的坠饰,系于霞帔底部,使霞帔平展地下垂。帔坠流行于宋元明时期,质地主要有金、银、银鎏金、玉,以金银为多。

瞧,“我”呈心形,是用两片金叶子捶压合成,中心微鼓,两面纹饰相同,边缘刻连珠纹和草叶纹,中间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顶端一孔,用来穿系佩挂。

知识链接:

霞帔发展历史

霞帔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帔”,类似于现代的披肩。唐代称“帔帛”,多以纱罗裁成,质地轻薄,色彩斑斓、宛如虹霞,故被誉为“霞帔”,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有“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的诗句。此时的“霞帔”与后世霞帔在材质和使用场合上都有所不同。唐代画家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中,就可见唐代贵族女性佩戴的帔帛,呈条带状绕于肩背和手臂,轻薄柔软。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宋代将霞帔列入礼服规制,自此开始,霞帔作为礼服的形制基本固定,一直延续到明代。霞帔一般是两条绣有兽鸟、花卉纹样的宽带,自大衫后摆处固定,铺陈向上搭过两肩,一直披至身前下端合并,并在下端坠有金银或玉质的帔坠,既可保持霞帔平整,又起装饰作用。《宋史·舆服志》载南宋后妃常服:“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

故宫南熏殿旧藏宋帝后像轴——《宋宣祖后像》中霞帔的佩戴方式

明代建立了等级严明的冠服制,对不同等级的霞帔和帔坠的颜色、质地、纹样都有严格规定。此时命妇们固定把花钗凤冠和霞帔同时穿戴,“凤冠霞帔”逐渐合为一词。

《明宫冠服礼仪图》所绘东宫太子妃的大衫霞帔与帔坠

1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朱佛女画像》中霞帔佩戴方式.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朱佛女画像》中霞帔佩戴方式

清代因服制变化,霞帔形制已变为绣花坎肩式样,胸前、背后缀以方形补子,补子织绣禽鸟纹,下摆缀以五彩垂缘,底部已无须系挂帔坠了。

清 七品命妇霞帔

宋代帔坠还未形成严格制度,民间使用广泛,心形帔坠是最为流行的形制,此外还有圆形、六边形、马蹄形等,纹饰式样纷繁。

元代帔坠式样大体沿袭宋代之旧,以成对禽兽图案为多见。

“江淮撷珍”展厅中还有一件1956年出土自安庆棋盘山元代范文虎夫妇墓的白玉心形帔坠,上有活动链环,可分可合。

元 心形活环玉坠 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墓出土

明代帔坠又称“坠头”,有的附有挂钩,佩戴时更为方便。明代规定公侯及一、二品命妇的霞帔绣翟纹,三、四品绣孔雀纹,六、七品绣练鹊纹。帔坠纹饰为一只禽鸟,禽鸟与霞帔等级相对应。

古人穿搭是不是大有讲究?感兴趣的观众朋友们观赏文物之余,还可以点击C位展厅中的电视屏幕,参与霞帔金坠穿搭游戏互动哦~


蟒袍玉带”怎么穿?

20枚玉带板带你领略古人穿衣范

龙纹玉带板 明一组20件

“江淮撷珍”展中这组龙纹玉带板也十分醒目,由20枚形制不同的玉板组成,正面单层镂雕龙纹、莲花、蝙蝠、如意云纹。每块玉板都有数量不等的穿孔,以便穿缀固定于革带上。

唐代以玉带入官服,以带板的质地、纹饰、数量来标示品级高低。自唐至明,历代统治者都将玉带与权力、地位相匹配。明代的玉带形制发展成熟,种类丰富,“蟒袍玉带”成为显赫装束。明式玉带以镶缀20枚玉带板最为多见。从实物可见,装上18枚带銙之后,玉带往往比腰腹宽大许多,松垮地拖在腰间。因此,原本做束腰之用的革带,此时已然成了装饰品。

《明宫冠服仪仗图》皇帝玉带

明太祖朱元璋常服图


线上看展

如果您无法亲临展厅,也欢迎登录我院官网或微信线上看展,“云赏”珍宝,在线领略历史文化魅力。

看展方式

方式一:安徽博物院官方网站

方式二:安徽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无论您是走进展厅,近距离与文物对话,还是足不出户,云端赏宝,“江淮撷珍”里的珍贵展品都将带您一窥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感受中华文明的经典与传承。

展览名称:江淮撷珍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

文:管丹平、潘佳佳

展厅拍摄:李鹏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