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衣彩绘女舞木俑”亮相安博 多件“国宝级”文物难得一见

发布时间:2021/12/07浏览次数:3263

11月30日,由安徽博物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锦绣西域——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亮相安博。180余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时期新疆各地区出土的精美文物与安徽观众见面,其中包括多件难得一见的“国宝级”珍品。曾登上《国家宝藏》火爆一时的“绢衣彩绘女舞木俑”也在展览中亮相,十分难得。

千年前的“唐妞” 再现唐代穿搭流行风尚

展览中的这件绢衣彩绘女舞木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被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件绢衣彩绘女舞木俑和同时出土的另外两件木俑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的唯一的一批穿衣俑,非常珍贵。

瞧,“唐妞”头部为木塑彩绘,身躯以木柱支撑。发束高髻,头微向左侧,面部描绘花钿。身着团花锦半臂、黄地白花绢制披帛,下穿红、黄相间竖条曳地长裙。一派高贵、典雅、艳美的姿态。历经千年时光,这位“唐妞”依旧妆容精致,身上衣裙鲜艳如新。

这件女俑完整还原了盛唐时期中原女子的着装打扮。唐代女子,通过披帛来展现自身的窈窕,这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这件披帛上织成的联珠纹,是从波斯萨珊王朝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地区,再东传中原。裙子是用48个条块拼接制成,非常精美。木俑制作工艺也非常特别,头部和躯干是分开制作的,然后组合而成。

“绢衣彩绘女舞木俑”出自阿斯塔那206号墓,这座墓葬是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与妻子的合葬墓。唐贞观之初,高昌王麴文泰对抗唐朝,有分裂行径,张雄则主张统一,与麴文泰发生激烈冲突,于公元633年忧愤而死。公元640年唐朝平定高昌后,有感张雄之忠,将张雄的两个儿子封为高官,而其妻因子之功而封为“永安太郡君”。公元688年其妻死,被厚葬于张雄墓中。故该墓随葬品丰富,大多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


兽足青铜盘 见证新疆地区青铜时代

展厅中这件四四方方的兽足青铜盘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有观众开玩笑:“这么大的盘子,不是用来装新疆大盘鸡的吧?”

这件兽足青铜盘是1983年在察布查尔县琼博拉土墩墓出土,盘体呈正方形,宽沿、直壁、平底。壁沿呈方折式,两侧壁上各有一个半圆形的横耳。盘腿呈人首吞蹄式,人首面型抽象,夸张,足呈驼蹄式,显示了较高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青铜器的冶炼、加工和使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考古发现证明至迟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新疆天山南北已经陆续步入青铜时代。

感兴趣的朋友,看完新馆二楼特展中的青铜器,还可以移步新馆三楼“安徽文明史陈列”中“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厅,对比欣赏安徽地区出土青铜器的形制、造型及纹饰,感受我国青铜时代文明的的多姿与灿烂。


严苟仁租葡萄园契 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发达

这件葡萄园“租赁合同”,1967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93号墓。该契约后部残缺,仅存文五行,但其内容仍清晰可辨。记录了平民严苟仁租赁麴善通的二亩葡萄园之事。

文书中明确记载:葡萄园内还有枣树拾棵,租用期为五年,租赁价以铜钱支付。因当年葡萄枝短(可能是新栽植不久)不用交纳租金,第二年交纳租金四百八十文,第三年六百四十文,第四、五年各交八百文,合计二千七百二十文铜钱。承租此园,也必有利可图,这反映当时吐鲁番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契约中的年、月、日等字均为武周新字。此件文书内容详细、规范,较全面的反映了唐代吐鲁番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契约制度不断完备的情况,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唐代吐鲁番地区已有精致糕点 追求色香味俱全

展览中这些精致的唐代糕点也吸引了很多美食爱好者的目光。点心以小麦粉为原料,经捏制或模压成形,烘烤制成。表面呈土黄色,分四梭式、菊花式、梅花式等,做工精美,造型别致,体现了当时人们高超的面点制作技艺和审美情趣。
  在唐人看来,饮食并不单求吃饱,还要吃出花样,要求色、香、味俱全。这种饮食习俗在唐代吐魯番地区也十分流行。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之地,吐鲁番地区的饮食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影响,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各种花式点心、月饼,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同时,吐鲁番地区又将葡萄、核桃、石榴、洋葱、蒜、香菜、菠菜、胡椒等果蔬香料传入内地,极大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饮食文化。许多已深深扎根于中华饮食文化中,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已经在全国巡展三年,安徽是此批文物巡展的最后一站,这次展览结束后,绢衣彩绘女舞木俑等众多珍贵文物将返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修养”,再现之日,犹未可知。感兴趣的朋友们请抓住此次宝贵机会,快来安博看展哦。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锦绣西域——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30日至2022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

展览主办单位:安徽博物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文:王玉主、潘佳佳

展厅摄影:李鹏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