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小知识,快来get!

发布时间:2022/01/27浏览次数:7839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俞伯牙奏《高山流水》遇知音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表达爱慕之意

嵇康的《广陵散》已成千古绝响

王昭君曾作琴曲《龙朔操》

王维在竹林间“弹琴复长啸”

······

钱慧安 伯牙鼓琴图轴


古琴的起源

在琴棋书画中,古琴被誉为四艺之首,相传其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古琴的创制者为何人呢?史籍中有伏羲、神农氏和舜等多种说法,虽然真伪难辨,但泠泠琴音贯穿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

伏羲像、神农像、舜像


古琴的定形

相传,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根弦,称为文武二弦,七弦琴始成。而根据考古发现,古琴的形制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多形到定形的一个过程。战国西汉时期流行“半箱式”的十弦琴、七弦琴,东汉时期主要流行“全箱式”琴。大约在魏晋时期,七弦十三徽的古琴结构已经基本定形。


古琴的结构和形式

古琴的结构和形式犹如天地宇宙的缩影,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面圆而底平,象征天圆地方;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古琴十三徽,代表一年12个月加一个闰月;古琴的两个音孔,称为“龙池”和“凤沼”;琴弦的支撑称为“岳山”和“龙龈”,上山下泽。拨动琴弦,琴腹中传来低沉悠缓的音色,就像盘亘天地间的正始之音,引人幽思。


古琴的样式

古琴以丝弦附于木板上,中间无码、无品,长弦震动,琴体发音,所以音质松沉低缓、余韵悠长,听起来令人恍若隔世,如闻太古遗音。古琴额、项、肩、身、腰等部位的线条造型变化多端,形成了大气、端庄、浪漫、精巧等不同风格的样式。琴式或以人名来命名,表达对圣人的追崇;或以物象来命名,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从古至今,古琴的样式已发展有50余种,较为常见的有伏羲、仲尼、神农、连珠、蕉叶、落霞等样式。

伏羲式:相传由伏羲氏所制。琴首微圆,琴项作上阔下窄的弧形弯入,腰部为内收双连弧形,造型圆浑古朴。

神农氏:相传为神农氏所制。琴首和琴肩为内凹弧形相连,腰处作一个半月形弯入,造型简洁秀美。

仲尼式:相传为孔子所制。琴首为方形,项部内收一圆弧,腰部方折凹入。造型方圆兼备,朴素端庄,最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思想。

“寒泉漱玉”仲尼式七弦琴


灵机式:为古代文人灵机妙想而制,又称“万壑松式”。琴项有两大半月形弯入,腰作一小半月弯。

凤势式:又称“霹雳式”,“霹雳”即响声极大的雷。琴项和腰各作两个弧形弯入。

连珠式:相传为隋逸士李疑所制。琴项与琴腰各作三个连续半月形弯入,犹如连接成串的珠子,故此得名。

连珠式七弦琴

“飞龙”连珠式七弦琴

落霞式:为古代文人参照灿烂的晚霞所制。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线条流畅,充满遐思。

落霞式七弦琴

蕉叶式:相传为刘伯温所制。“蕉叶式”,顾名思义,琴体造型形似蕉叶,线条精妙灵动,表现了文人的浪漫情思。

蕉叶式七弦琴


了解了这些古琴小知识

是否很想一睹古琴的风采

来新馆参观

“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吧

置琴曲几上

慵坐但含情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文案:吴艳、冯慧

展厅摄影:李鹏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