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里的琴人琴事(一)

发布时间:2022/03/11浏览次数:3791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著名的琴人、琴事、典故、琴诗、琴器、琴谱等数不胜数。“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在选取和解读展品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和故事,以期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感动和启示。现根据展览结构,分三期来给大家介绍展览里面的琴人和琴事。

孔子学琴师襄

文献记载孔子喜爱弹琴,他曾跟随鲁国的乐师师襄学琴。一支曲子学了十几天,师襄说:“弹得不错,可以学习新曲子了。”但孔子却说:“曲调我算是掌握了,但技巧运用得还不娴熟。”过了几天,孔子已经弹得婉转流畅、悦耳动听了,但他仍不满意,对师襄说:“这支曲子的神韵我还没领会!”又过了几天,师襄说:“现在你已经领会曲子的韵味了,咱们练习新曲子吧!”孔子却说:“不行,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谁。”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肃穆地说道:“我已经从曲子中感受到作曲人的形象了。他个子高高,目光炯炯,像是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这个人还会是谁呢?”师襄听了十分佩服,站起来行礼说:“我的老师传授这支曲子时,就说曲名叫《文王操》!”

《孔子圣迹图·学琴师襄》

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 纵30.8、横62cm

安徽博物院 藏

《孔子圣迹图》是以孔子的生平事迹为主题创作的连环画,图文并茂,情节连贯,绘刻传神,传世版本众多。《学琴师襄》描绘了孔子向乐官师襄学习鼓琴的场景。


祝渊以琴明志

祝渊(1614-1645),字开美,浙江海宁人。自幼博学多才,20岁便考中举人,却认为自己学识尚浅,便隐居栖峰山上的僧舍,读书三年,山僧都很少见到他。

崇祯十五年(1642),祝渊入京参加会试。正逢大学者刘宗周被周廷儒陷害免职,祝渊虽然不认识刘宗周,但是早已闻其名声,仰慕其为人,愤然向皇帝上疏,请求收回成命,以至于触怒崇祯帝,被捕入狱。后经人营救获释,随即拜刘宗周为师。清兵攻陷杭州时,祝渊正在安葬母亲,葬仪过后,他回到家中从容自尽。

谢彬 祝渊抚琴图轴

明崇祯十一年(1638) 纵97.4、横53.1cm

浙江省博物馆 藏

此幅画像背景不着一笔,描绘细致入微,生动刻画了祝渊危坐抚琴、衣冠娴雅、正气凛然的情态。祝渊是年25岁,潜心求学读书之余,通过抚琴来修身进德,涵养情操。他选择以鼓琴的姿态入画,也反映出古琴是为文人高洁情操的象征。

王文治耽此三尺琴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乾隆年间进士,通禅理,精音律,工诗文书法。王文治好琴,可以从绘画、诗文、交友中得到印证。

王肇基 梦楼抚琴图轴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纵54、横26.4cm

故宫博物院 藏

图绘王文治手持折扇端坐于木椅上,身旁条案上摆有古琴、线香筒和鬲式香炉,香炉内插有三根点燃的线香,轻烟袅袅,有力烘托出王文治幽兰般的君子心志和以琴瑟为伴的文人情操。左上角有画家王肇基题款,其中一句为“先生放达人,耽此琴三尺,世俗竞淫哇,太古音谁识?”此外,王文治著有《伯牙琴台》诗,并且与在黄山隐居的歙县著名琴人江丽田交好,曾两次写诗文相赠。据此可知王文治琴痴的身份。

吴景潮喜得“谢琴”

吴景潮(生卒年不详),字宪文,号素江,安徽歙县人。嗜琴,藏有朱致远琴及璐琴等名琴十余床。清嘉庆乙亥年(1815),他偶然得到了一件南宋名士谢枋得遗琴,据传出土于北京燕郊悯忠寺遗址,悯忠寺是当年谢枋得绝食殉国之地。吴景潮得到谢琴后,遍征题咏,题者不下数百人,集为《谢琴诗文钞》。

谢枋得遗琴拓片

清(1644—1911)

安徽博物院藏

《谢琴诗文钞》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汪惕予(来源网络)

汪惕予(1868—1941),安徽绩溪八都余川人,字自新,号蜷翁,上海徽商汪裕泰茶庄创办人汪立政次子,著名医学教育家。他和妻子赵素芳均为“琴痴”,取松烟造墨,皆仿琴形。晚年在杭州营造“汪庄”,藏琴百余张,琴谱墨拓挂满斋壁,名为“今蜷还琴楼”,门前建石坊题曰“千今百古琴巢”。有人曾怀疑他珍藏的一把唐琴的真伪,他负气当众剖琴来证明,传为一段逸话。

“坠星”琴式墨

墨形为神农氏古琴。墨正面岳山、琴弦和十三徽处填金。背面上部阴识填金隶书“坠星”,行书“蜷翁老人”,钤“惕予”篆书阴刻印,底部钤“千今百古琴巢”方印,篆书阳刻。一侧篆书阳识“新安汪氏精制”,另一侧“清烟十万杵”。


“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正在新馆热展中,小伙伴们可以在展览第二部分“一方雅室:琴以正心”里寻访这些琴人琴事。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2年1月20日—4月17日

展览地点:新馆五楼临展厅

主办单位:安徽博物院

协办单位: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山东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庆市博物馆、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


文:吴艳、冯慧

展厅摄影:李鹏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