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笼|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优雅地生活

发布时间:2022/04/13浏览次数:2125


《后宫词》

唐·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清 无款 斜倚熏笼图横幅

横77厘米,纵47.5厘米;绢本,设色

画中描绘妙龄女子乌发盘结,头戴抹额,身披蓝色大氅,衣饰华贵典雅。五官端庄,眉清目秀。斜倚熏笼,手持书卷,年轻貌美却满含忧伤。工笔设色,细致严谨,人物衣饰及熏笼的篾丝都清晰可辨。

题跋:许承尧题自作《梦江南》词一阙,款署“意有所触不自知,声之悲矣。歙县许芚。”

王家佐题自作《菩萨蛮》及《梦江南》词两阙,款署“悦陶王家佐。”

钤印:“疑盦”朱文长方印、“悦陶”朱文长方印。

熏笼,是一种罩在香炉外面的“笼”形器物,材质一般是竹,木,陶瓷,珐琅等,大小不一。古人常常把衣物、被褥等放置在笼上熏蒸。

《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熏衣笼,当亦秦汉制。”可见,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熏笼。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中就出土了熏炉、熏笼,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置放生活用品和起居用具的北边箱里,有大小熏笼各一,大者高二十一厘米,小者高十五厘米,依大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功用,竹笼上面均敷以细绢。

相传宋代大学士梅询每天出门前都会把官服放在笼上熏透,为了防止香味散失,出门都还要捏着袖口,一直到办公的地方才松开袖口。上层社会的人们喜欢把衣服、被褥、手帕等放在熏笼上,使之熏透,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熏香。在熏衣之外,熏笼还可用来熏香温暖床上的被褥。在寒冷的冬夜时分,以熏笼熏香被子,是富贵人家卧室里的常景。“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一个小小的熏笼温暖了整个严寒之冬。

“斜倚熏笼”的题材经常出现在女性题材绘画之中,似乎已经成为古代闺秀们流行的一种“行为艺术”。画中女子们大多慵懒地倚着熏笼,眉宇间笼罩着淡淡的忧伤。“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熏”,与其说熏的是衣衫裙裳,不如说是女孩子那份爱美的小心思。

清 汪恭 寒梦初醒图轴

横64.5厘米,纵139厘米;纸本,设色

画中描绘宫灯高悬,青衣女子侧坐朱凳,斜倚熏笼,凝视前方,忧思重重。画风工整细腻,线条圆劲流畅,设色古雅。

题跋:“雾阁轻寒梦初醒,华镫漾映琉璃屏。春衫用澣玉井水,为郎心爱莲子青。解弢馆雨窗,新罗山人诗画。璞轩主人属余仿之,时嘉庆辛未长夏销暑校石斋中,紫石生恭记。”

钤印:“汪恭之印”白文、“竹坪”朱文、“书画禅”白文三印。

清 汤禄名 梅窗仕女图轴

横31厘米,纵107厘米;纸本,设色

画中描绘窗前老梅一株,枝干虬曲,含蕊飘香。窗内盛装女子慵懒地倚着熏笼,凝视眼前的寒梅,眉宇间笼罩着淡淡的忧伤。

题跋:“问夜何其夜正阑,坐也难安,卧也难安。熏笼斜倚听漏残,烛已烧干,泪已流干。炉火重添杂麝兰,岂为春寒,只为心寒。纨衣不耐五更单。今日长叹,明日长叹。调寄《一剪梅》,汤禄名倚声。”

钤印:“乐民”朱白文、“乐民六十后作”朱文二印。

熏笼这样一种袅袅升腾出幽香的古代香器,不仅于严寒之冬为人们保温取暖、满室生香,营造出高雅怡情的自然意境,更是一幅幅“斜倚熏笼图”中道不完的闺中心事。


文字:肖融 李艳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