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文博 读世界|安徽博物院阅读空间第三届阅读季:“何以安博”——读懂安徽博物院(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2/04/23浏览次数:1703

每年的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的意义在于“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安徽博物院,有一处特色打卡地。巨大明亮的落地窗,温暖明媚的春光,一本书,一盏茶,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这里就是安徽博物院阅读空间。不仅是在这个读书日,我们想邀请您在每一段努力拼搏的日子里,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走进安徽博物院,落座阅读空间,安安静静,历史为伴,享受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

安徽博物院阅读空间“悦文博 读世界”系列活动已开展两届。今年,我们继续一起阅读。本届活动,重点向您介绍安徽博物院的一些书籍。通过阅读和展厅参观,带领广大儿童、青少年,一起探索“何以安博”的主题,阅读博物馆书籍,赏析展厅文物,一起“读”懂安徽博物院。

(往届活动回顾)

说到安徽博物院,你想到的第一件文物是什么呢?如果要向外省的朋友们介绍安徽,你会选择一件什么样的文物去介绍呢?我想,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和巨大震撼的,一定有这件文物,那便是安徽博物院里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铸客大鼎,我们通常称呼她为“楚大鼎”。

为什么她会有两个名字?

古人为什么要铸造这么大的一件鼎?

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器物?

她背后又蕴藏着哪些历史意义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的小短片来认识她吧。

【好书推荐】

看完短片,对楚大鼎一定有了初步的认识吧。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她的知识,向您推荐:安徽博物院文物故事系列丛书《大国重器楚大鼎》。

“文物是传承文明、记录历史的载体”。《安徽博物院文物故事系列丛书》,“希望用图文并茂这样通俗易懂的形式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让孩子和大人们都能走近文物、亲近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大国重器楚大鼎》详细介绍了楚大鼎的文物知识,和她如何走进安徽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阅读建议】

推荐5岁以上小朋友和大朋友们阅读。

5-8岁儿童亲子共读。阅读目标为认识楚大鼎、了解鼎的形态和基本作用。

互动建议:孩子来博物馆参观时,寻找楚大鼎;数一数展厅内鼎的数量。

二年级以上自主阅读。阅读目标为掌握鼎在古代的作用,初步了解礼乐制度的概念,能复述楚大鼎从发现到保存至安徽博物院的经历,加深理解与鼎有关的成语。

互动建议:鼓励孩子参观时充当小小讲解员,向同行人员介绍楚大鼎,延伸了解更多形态的鼎和其他青铜礼器。高年级孩子可以进行“鼎”有关的词语接龙,并尝试解释其中“鼎”字的含义。

【安博辞典】

鼎:《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是用以烹煮肉类的器具,是青铜器中最为重要的类别,从二里头文化时期铜鼎就已经出现,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同时,鼎也被作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左转·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在青铜时代,用鼎的多寡是地位高低的标志。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进入商周社会后,礼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如果你想知道除了鼎之外,还有其他哪些礼器,走进安徽博物院文明史陈列第二部分“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厅,便可一睹它们的风采。

楚王墓:楚大鼎出土于淮南市谢家集区的李三孤堆楚王墓,位于寿县城东南25公里。寿县古称寿春,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李三孤堆楚王墓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能认定的楚王墓葬,学界大多认为是楚幽王墓。这座墓葬曾于1933年、1938年经过两次被盗掘。1933年盗掘所获700余件文物存放于寿县,后运至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其中就有铸客大鼎。来安徽博物院新馆三楼,就能一次性看到它们中的精品啦。

本期推荐的书籍就介绍到这里。每月,我们将推荐一本书,放置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三楼阅读空间。期待您来阅读并写下您的阅读感受。让我们一起“悦文博 读世界”!

【下周活动早知道】

活动名称:【徽学堂】|书情画意——“几时清梦”绿鬓朱颜明清女性生活图鉴

活动时间:4月30日

活动详情以安徽博物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正式发布的活动预告为准。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安徽博物院所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