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微党课|片纸映丹心——大江币

发布时间:2022/08/16浏览次数:2852

在安徽博物院老馆“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展厅里,陈列着几张粗糙的纸币。这些纸币,不仅维持了根据地物价的稳定,也使得驰骋皖江的新四军第七师成为当时全军供给最高的部队,赢得了“富七师、甲全军”的美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这些纸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皖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富饶、人口密集,所以在抗战时期是日伪军全面占领和掠夺的重点区域。在一次次的扫荡下,皖江地区的金融体系被完全破坏,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十分混乱,而且各货币间的比价随时变化,老百姓深受其害。1943年,在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下,新四军第七师召开会议,决定在皖中总金库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尽快将抗日根据地流通的伪币和国民党法币挤出流通市场。

大江币最初的印制发行步履维艰,敌人对根据地严密封锁,就连印钞的纸张都极度紧缺。大江印钞厂中有位懂得一些造纸技术的老红军,于是就地取材,用楮树、桑树、黄麻等原材料土法炮制,经过20多道繁杂工序,顺利制成大江币的早期印钞纸。这些造币纸张质地粗糙,印钞时破损率大,钞票使用寿命不长,但却具有不易仿造的特点。纸张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没有印钞版又成了一大难题。大江银行找到了根据地报社的美术工作者,用木版雕刻的方法雕刻出农民春耕、军民团结等场景,这也成为了大江币的特色。

为改变土法印钞数量少、质量差的状况,根据地金融部门委托上海地下党,绕过重重封锁找来了专业印钞纸、设备和技术人员。在这个基础上,1944年5月中旬,新四军第七师建立起了新的造币厂。由于新印钞机使用的是柴油发电机,试机时发出了巨大声响,冒出浓浓黑烟,这很容易惊扰在江面上巡逻的日军。于是,造币厂的领导紧急商议,立即决定停止使用柴油发电,改用人工手摇发电。就这样,20个青壮年配合65台印钞机,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印出5元、1元、5角、2角、1角等大江币合计100多万元。从1943年大江银行的成立到1945年,大江币发行总额约在两千万元左右,基本占据了根据地的金融阵地。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新四军第七师奉命北撤。1945年9月,大江银行停止印发大江币,并回收全部大江币,历时三年的大江银行随着抗战的胜利结束,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如今,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流行,我们接触纸币的机会越来越少,但透过这些泛黄、粗糙的大江币,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在战场上英勇战斗,赴汤蹈火;在经济领域,直面困难,充满智慧。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


供稿:社会教育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