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微党课|醒皖第一声

发布时间:2022/10/25浏览次数:2813

“春去春又回,家家门前柳絮飞;花落花又开,年年岁岁,春光相似……”这是一首略显稚嫩的小诗,出自不到十岁的周肇基之手。可以看出他是天资聪颖的少年,谁能想到,若干年后,他成为五四运动在安徽的领头人,发出“醒皖第一声”。

周肇基1902年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周经裕以教书为生,父亲周常典性情刚直,特别憎恶当时执政阶层的腐败行为,不久便弃官不做,回到家乡从事教书职业,在当地群众中有着很高声望。年幼的周肇基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在良好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养成了正直善良、坚持真理的品格。之后考入了设在当时省会安庆的安徽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安庆,各校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周肇基心灵深处受了很大的激励,于是他很快与安庆及周边城市学校的学生干部联系,协助组织成立了安徽省学生联合会。

安徽省学生联合会旧址(今安庆第二中学内)

1921年6月2日,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得知省议会官员与军阀倪道烺、马联甲侵吞教育经费事实,遂推选十名代表前往省议会质询。学生的质询遭到拒绝,甚至有五六名学生代表被军警殴打并拘禁。周肇基得知消息后,立即率领青年学生前往省议会,维护学生权益。面对军警残暴的武力压制,青年学生赤手空拳、面无惧色地与之搏斗,最终多名学生被打伤刺伤倒地,甚至当场死亡,酿成“六•二”惨案。周肇基也在这场战斗中严重受伤,经过抢救,最终仍因伤重而亡,年仅21岁。

 

王步文题“醒皖第一声”

周肇基等安徽学子的反抗壮举很快传开,芜湖、合肥、凤阳等地学生罢课声援,京、津、沪学生及安徽旅居外地的学者名流纷纷驰电声援,其家乡庐江中学学生上街游行,并成立“六•二”惨案后援会。其后,安庆举行万人追悼会,市民自发祭奠,悼念这位青年学生无畏的勇气和惊人的胆识,原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为其墓祠题写“醒皖第一声”的牌匾。

潘季野:《周肇基传》

 

如今,在安徽博物院老馆的“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中,静静展示着名为《周肇基传》的文书。忽而百年,岁月悠悠,五四运动狂飙般的呐喊声早已散去,而它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