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推丨江淮撷珍C位文物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3/01/20浏览次数:2726


image1.jpg

镂空双龙纹霞帔坠宋

1958年宣城西郊窑场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霞帔坠为鸡心形,由两片金叶捶压合成,中心微鼓,边缘较薄,边缘镌刻连珠纹和草叶纹,两面纹饰相同,均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龙尾部上卷,坠顶端有一穿孔,用以穿系佩挂。此器采用了捶攥、透雕、焊接、线刻、压模等多种金银器加工技法。霞帔是宋代妇女礼服中的重要装饰,为了使霞帔平展的下垂,在其底部系以帔坠。这件霞帔坠整体造型玲珑剔透,精美别致,将实用与装饰的功能完美结合。


霞帔发展历史

霞帔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帔”,类似于现代的披肩。唐代称“帔帛”,多以纱罗裁成,质地轻薄,色彩斑斓、宛如虹霞,故被誉为“霞帔”,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有“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的诗句。此时的“霞帔”与后世霞帔在材质和使用场合上都有所不同。唐代画家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中,就可见唐代贵族女性佩戴的帔帛,呈条带状绕于肩背和手臂,轻薄柔软。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宋代将霞帔列入礼服规制,自此开始,霞帔作为礼服的形制基本固定,一直延续到明代。霞帔一般是两条绣有兽鸟、花卉纹样的宽带,自大衫后摆处固定,铺陈向上搭过两肩,一直披至身前下端合并,并在下端坠有金银或玉质的帔坠,既可保持霞帔平整,又起装饰作用。《宋史·舆服志》载南宋后妃常服:“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

image3.jpg

台北故宫南熏殿旧藏宋帝后像轴——《宋宣祖后像》中霞帔的佩戴方式

宋宣祖后,宋太祖赵匡胤之母。赵匡胤建立北宋后,追封父亲赵弘殷为皇帝,庙号宣祖,尊其母杜氏为皇太后。北宋建隆二年(961)杜太后去世,谥号昭宪太后。

明代建立了等级严明的冠服制,对不同等级的霞帔和帔坠的颜色、质地、纹样都有严格规定。此时命妇们固定把花钗凤冠和霞帔同时穿戴,“凤冠霞帔”逐渐合为一词。

《明宫冠服礼仪图》所绘东宫太子妃的大衫霞帔与帔坠

image6.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朱佛女画像》中霞帔佩戴方式

朱佛女,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丈夫是陇西王李贞,儿子是明代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李文忠在明洪武初年被封为曹国公,朱佛女在明朝立国前已过世,因此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此画像应是在明立国后根据其长公主身份及明初服制规定所绘制,霞帔深青色,绣翟纹。

清代因服制变化,霞帔形制已变为绣花坎肩式样,胸前、背后缀以方形补子,补子织绣禽鸟纹,下摆缀以五彩垂缘,底部已无须系挂帔坠了。

image7.jpg

清 七品命妇霞帔


各朝帔坠特点

宋代帔坠:

宋代帔坠还未形成严格制度,民间使用广泛,心形帔坠是最为流行的形制,此外还有圆形、六边形、马蹄形等,纹饰式样纷繁。考古目前所见最早的帔坠是南京幕府山北宋墓出土的凤穿牡丹纹金帔坠,由两块镂空的金片拼合而成,中空,两面纹饰相同,主题纹饰为牡丹花叶中一对展翅飞翔的凤凰,其上部饰一朵葵花,边缘饰一圈叶片纹,顶端打作花结,以作佩系。

北宋 凤穿牡丹纹金帔坠 南京幕府山北宋墓出土

南宋 鸳鸯戏水金帔坠 江西安义李硕人墓出土


元代帔坠:元代帔坠式样大体沿袭宋代之旧,以成对禽兽图案为多见。苏州虎丘元初吕师孟夫妇墓出土一件满池娇纹金帔坠,上方为系着花结的转官毬图案,其下是荷叶捧出的一对鸳鸯,鸳鸯嬉戏荷塘的场景,有仕途显达、夫妻好合之意。

image12.jpg

元 满池娇纹金帔坠 江苏苏州虎丘吕师孟夫妇墓出土

元 心形活环玉坠 元代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墓出土


明代帔坠:明代帔坠又称“坠头”,有的附有挂钩,佩戴时更为方便。明代规定公侯及一、二品命妇的霞帔绣翟纹,三、四品绣孔雀纹,六、七品绣练鹊纹。帔坠纹饰为一只禽鸟,禽鸟与霞帔等级相对应。安徽歙县黄山仪表厂明代墓葬中的霞帔金坠,上挂金钩,两面透雕凤鸟祥云,边缘饰席纹,金钩内侧刻有“内宫监造作色金计贰两重钩圈金”14字铭文,说明此金坠应是皇室所用之物,墓主人可能是郡王妃、郡主级别。

image14.jpg

明 凤鸟祥云纹金帔坠 黄山仪表厂明代墓葬出土


等级最高的帔坠:目前发现等级最高的霞帔坠子出土于明定陵。定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有孝端王皇后和孝靖王皇后。在随葬器物箱内发现一副霞帔和一件金帔坠,帔坠呈鸡心形,两面鼓起较高,镂刻二龙戏珠及海水云气纹,正中镶嵌一颗象征火珠的珍珠。顶部以四片托叶拢合成蒂形,四叶细密的叶脉纹以金丝掐制而成,每叶中心嵌宝石一块,其上再系以金链和金钩,此钩钩首特别长,并装有T形凸榫,钩首穿过霞帔底部的扣环后,可将榫卡在坠子背面对应的T形凹槽中,不易脱落。

明 二龙戏珠纹金帔坠 明定陵出土


展览信息

展览地址: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江淮撷珍展厅

展览时间:常设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