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矛盾空间——一个广阔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3/05/30浏览次数:3205

1991年9月14日,黄绍京在日记中记道:

当客观物象已不足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时,他们就会寻找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黄绍京选择了以“矛盾空间”的方式表达。矛盾空间是黄绍京创作的艺术典型,对矛盾空间的研究至少在他1971年的日记中已有记录,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黄绍京一改往日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开始大量集中地描绘矛盾空间作品,设计了许多矛盾空间的结构框架,黄绍京说:“我这样热衷于画矛盾空间,想提供一种理解现实的新角度,一种理解生活的新形式。”

今年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2》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科学家马兆在电脑中仔细地画着一个莫比乌斯带,这个镜头成为影片设置的一条伏笔与暗喻。


莫比乌斯带模型图

莫比乌斯带正是黄绍京矛盾造型基础之一,它诞生于数学领域,1858年由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目前应用已十分广泛。实际上,制作一条莫比乌斯带非常简单,只要将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一个纸带圈即可。但有意思的是,普通的纸带是具有两个面的,而这样的纸带却只有一个面。我们设想如果有一个小人在莫比乌斯带上奔跑,那么他可以跑完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越纸带的边缘,他不断向前奔跑又不断回到原点,起点和终点叠加,无休无止,循环往复。看起来的两面融为一面,矛盾对立而统一。

《色轮》1998年

黄绍京的经典作品《色轮》便是在莫比乌斯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色轮》进行了更为复杂的创造,成为一个有着四个棱的立体扭环,切面是一个正方形,但这个扭环依旧只有一个面,四面融为一面,无限循环,无穷无尽。黄绍京说,这就代表他的签名。在黄绍京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色轮》复画在他的许多作品之中,象征着他的矛盾空间理念。

《狮坊》1998年

1958年,黄绍京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之时,曾同时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黄绍京选择了前者,但这两所当时在艺术和科学领域的最高学府,也许正体现了黄绍京兼具着艺术与科学的双重思维,黄绍京一生都十分关注科学理论的发展,并记录在日记里。也许,这是黄绍京选择以一种数学思维的方式来表达艺术理念的原因之一。除了以莫比乌斯带为基础的《色轮》,黄绍京还设计了很多以彭罗斯三角为造型基础的矛盾框架结构。

彭罗斯三角示意图

彭罗斯三角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物体,因英国数学物理学家彭罗斯1958年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杂志》上而命名。彭罗斯三角由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构成,三个长方体组合为一个三角形,两个长方体之间的夹角似乎是直角,但却无法在正常的三维空间物体上实现,它运用平面的局限性和错视觉,表现出一种客观世界中无法存在的空间,其每一个局部都符合视觉经验,而组合后的整体却是现实中不可能成立的错位空间。黄绍京不断去破译和创造这样的矛盾空间造型结构,并且将它运用到绘画之中,黄绍京说:“我画的这些结构图形,力求坐标体系很清楚,不论从焦点透视或散点透视来看,每个局部都是无可争议的真实可信,而总体竟然如此的不可实现,每个转折如此牢靠,结合成的框架确是如此荒谬。”

《矛盾框架设计》 1998年

当传统的绘画方式已不足以表达画家的思想与情感,他们往往会寻求一种艺术的变革,在艺术史上,这样的变革一直在发生。尤其作为一位现代艺术家,黄绍京绘制这些矛盾图形并非仅仅出于一种数学领域的研究或者视觉游戏,他超出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创造了一种非现实的空间视角,寻求一种超越实体局限而更靠近艺术真实的表达方式。

《一》1988年

此时黄绍京笔下描绘的已不仅仅是具体物象,而是画家的整个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在黄绍京的人生轨迹中,从艺术殿堂到西北耕耘到回归至亲,风尘仆仆,寄旅一生,风霜世事已历,思想不断积淀与研磨,之后,真与幻、实与虚、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等对立因素在他的意识中获得秩序与平衡,获得一种合理与不合理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多元矛盾的对立而统一。作品《一》是黄绍京的一件两米长的大尺幅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他将许许多多矛盾框架结构融为一个结实的整体,伫立在画面中央,光芒闪烁,如天地初开,气势万丈,能量无穷,万象笼罩于矛盾之中,作品名称出自《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黄绍京众多矛盾空间作品里,局部的合理与整体的荒诞、现实与理想、真理与谬误、理智与激情、实境与幻境共存为一体,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艺术效果,蕴藏着画家对人生与世界的哲思。

《自画像》 1998年

自画像往往蕴含着一个艺术家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是艺术家当下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黄绍京的自画像极为少见,1998年《自画像》是他晚期的一件非常成熟的作品。画面似实相而非实相,我们似乎可以从画面中由上至下数出三个人物形象,而实际上,黄绍京在画面中呈现了无数个“我”,在画面上方只露出肩膀的形象背后仍是人物胸膛,在画面底端的人物胸膛中还隐藏了无数个形象,从正无穷到负无穷,从极远大到极渺小,从极高到极深,从实体到虚境,这是一个无法测算的广阔空间。画面中央复画着他的艺术签名——《色轮》,象征着无限循环,无穷无尽,与自画像中的无数个“我”相得益彰。他孜孜不倦地表达着一种超越实相的艺术真实,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黄绍京矛盾空间的作品里,呈现的是对宇宙万物的认知与体悟。

欢迎大家来安徽博物院老馆

走进黄绍京的矛盾空间

往期推荐

展览|天青海碧,黄绍京的二十七年

展览|矛盾空间——一位现代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展览|艺术旷野上开掘探井的这位画家,你知道他吗?

展览|天青海碧,与艺术家畅叙幽情

展览|与艺术家相遇——在三孝口的那座天桥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