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与“北京人”相似的“和县人”

发布时间:2023/08/31浏览次数:1180

北京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初中历史课本中就有这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而我们安徽的和县人,与北京人很相似,都属于“猿人”,体质特征较为接近,但和县人有若干比北京人进步的性状。

“猿人”一词的由来

大约在19世纪末,荷兰医生杜布阿(Dubius)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现一具头盖骨和一根大腿骨,他研究后认为,这两件标本形态特征既像猿又像人,是从猿到人的中间类型,能够直立行走,于是将其定名为“直立猿人”。后来,国际人类学界把各地发现的这类化石统一定名为“直立人”(拉丁学名:Homo erectus),我们俗称“猿人”。

猿人包括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早期猿人多发现于非洲,晚期猿人的发现遍及非洲、欧洲和亚洲。中国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湖北郧县人、北京人、南京人,以及安徽和县人(拉丁学名:Homo erectus hexianensis)都属晚期猿人。

和县人的发现

和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善厚镇陶店汪家山龙潭洞,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距今30万-20万年。1963年,因炸山开渠,大量化石露出地表,此遗址被发现。

和县人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来源于网络)

1980-1981年,经过科学发掘,出土了一具相当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化石、数枚牙齿化石以及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县人遗址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南北方古人类的共性与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和县人头盖骨(模型)

和县人臼齿

和县人头盖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之一。头骨粗壮而厚重,眉脊和枕脊比较发达;肌脊和肌线比较发育,额骨低平且明显向后倾斜,矢状脊明显,为一男性个体。

颅骨骨缝的愈合程度是推断年龄的重要依据,此颅骨除了左侧蝶顶缝的部分内缝已经愈合外,其余骨缝都未发现有愈合现象,因此推测这件头骨个体应属青年期,20岁左右。经测算,和县人的脑量已经达到1025 毫升(蓝田人的脑容量为780毫升)。

与和县人化石共出土的还有几十种动物化石,如扬子鳄、大熊猫、棕熊、东方剑齿象、中国貘、李氏野猪等;还发现有骨、角器和灰烬遗迹。

扬子鳄鳞片

棕熊下颌骨

东方剑齿象乳臼齿

四不像鹿角

大熊猫臼齿

“安徽文明史陈列”第一部分——史前时期的安徽,除了展出有和县人遗址出土化石,还有距今约80万-12万年的陈山遗址、距今约40万-30万年的华龙洞遗址、距今约20万-16万年的银山人遗址等出土的化石,欢迎来安徽博物院参观,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安徽文明史陈列

展出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二、三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