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灵芝纹环耳匜

发布时间:2023/11/02浏览次数:988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31万余件,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今日与大家分享一件有颜有料又有内涵的文物——元青花灵芝纹环耳匜。


基本信息

年代:元

出土:1977年出土于安庆市反修路一处元代窖藏尺寸:器高4.3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8厘米收藏:安徽博物院

身材有料

方唇、芒口、弧形腹,砂质平底,口部一侧设有“U”形槽式流。整器施透明釉。器底和器壁上绘折枝灵芝纹、卷草纹等纹样,釉下青花呈色素雅,构图别致。你注意到器流下那枚卷云状的小环耳了么?它是元代瓷器特有的标志性装饰。细细端详这枚小环耳,它隐隐散发出浓厚的异域魅力。

元人使用的匜器有两种类型。安徽博物院所藏元青花灵芝纹环耳匜属其中一种,由景德镇窑烧制,也被称为景德镇窑型环耳匜,它是元人使用频率最多、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器具之一。其特点为薄胎、平底,口沿及底部不施釉,口腹部壁上向外开口,置槽形短流,流下有云形小环耳。另一类由龙泉窑烧制,称为龙泉窑型无耳匜。其特点为侈口、厚胎、卧足,平底碗形,器身外接槽形短流,流延伸部分上翘,高出口沿。器身与槽形流相接部分未切去,二者之间有小孔相通,流下无环形耳。

640 (2).png


主打实用

匜,原本是先秦时期礼器中的水器,质地以青铜为主,用于祭祀祈祷前净手,以示对神灵的尊重。商周时期,匜也作为酒器使用。蒙元时期,环耳匜作为酒器的功能被延续下来。

640 (3).png

春秋 窃曲纹兽足匜


在蒲城元墓壁画备酒图中绘有高桌,上置环耳匜、玉壶春瓶、劝盘,盘中置酒盏,侍者立于桌旁。这些画面中已不再使用宋金时期十分流行的注子、温碗。

也许在这件器物出现之前,有一位心思缜密的制瓷匠人想了很多很多:注子温碗携带不便,温酒速度也很慢,中途还需要不停地更换热水。注子从温碗中取出斟酒时,可能会将水带出滴洒在桌面、饮食器皿内,甚至饮客身上,而匜是放在风炉上加热,温酒速度快,加热后直接注入玉壶春瓶,再由玉壶春瓶斟入台盏,基本避免了上述事情发生,完美极了!就这样,匜代替了温碗、玉壶春瓶代替了注子。

另外,有一种小型无耳匜主要被用于制作和调配膏茶。山西屯留元代壁画墓M2东壁的侍女备茶图中就展示了无耳匜被用于调制膏茶的场景。

关于青花匜突然兴盛、功用和使用人群等问题,学界众说纷纭。研究者们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即便只是寻找一种无限可能接近真实的假设,也需要很多实物证据。元朝灭亡后,风靡一时的青花匜逐渐销声匿迹。不知道在长城沿线——环耳青花匜曾经出现过的地方,会不会散落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