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上的一抹神韵——琉璃构件

发布时间:2024/01/15浏览次数:960

琉璃用于制作建筑构件,既有实用功能,也兼具装饰效果,它的运用是中国建筑工艺上的一次重要突破。琉璃构件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明清时期的琉璃制作工艺水平大幅提升,琉璃构件开始大规模使用于诸多大型建筑,代表性建筑如皇家宫殿、帝王陵寝、王府宅第等,其中常见构件有琉璃瓦、琉璃砖、琉璃门、琉璃神兽等,这些琉璃构件造型生动、色彩斑斓、精致华美,为我国古代建筑增添了一抹神韵。

展厅实景图

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展厅近期开展的“日月光华——南京博物院藏明代文物展”中展出了一组我国明代大型建筑上常用的勾头、滴水、鸱吻、脊饰等琉璃构件。

琉璃构件布局位置示意图

琉璃龙纹勾头

勾头也称“瓦当”,指中国古代建筑上覆盖于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是用来装饰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构件。勾头上常刻有文字、图案,题材多样,其不但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雕刻工艺。

琉璃龙纹滴水

滴水又称“滴子”,形状略呈三角形,是中国古代建筑檐端滴水瓦的瓦头,其作用是使瓦垄的雨水汇集成一条直线下落,防止雨水沿屋檐、窗台侵蚀墙体。与勾头相似,滴水之上也常刻有图案或文字,寓意丰富。

琉璃垂兽

垂兽是位于古代建筑屋顶的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上的角兽,它是垂脊的脊头,其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同时也有建筑装饰的功能。

琉璃鸱吻

鸱吻也叫鸱尾,是我国古代建筑上屋宇顶部正脊两端的神兽,由于我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如遇雷电易遭火灾,古人认为屋脊安置神兽有避火功效。鸱吻早在西汉武帝时已经出现,北魏至隋、唐的石窟壁画和陵墓雕塑中屡见不鲜。

展厅实景图


琉璃脊饰

中国古代建筑以坡面屋顶为主,坡面相交形成的线性结构为屋脊,按其方向又可细分为与房屋正面平行的正脊、与正脊垂直相交的垂脊、以及斜向屋角的戗脊。脊饰便是位于诸条屋脊之上的建筑装饰构件,其造型多样、色彩丰富、成品精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以上琉璃构件感兴趣的朋友

欢迎到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

“日月光华——南京博物院藏明代文物展”展厅

近距离观赏这些精美的琉璃构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