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情画意|“十分清致”绿鬓朱颜明清女性题材绘画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看到这首诗词,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这首由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描绘了一幅女子深闺晓妆的图景,在前些年大火的清宫剧《甄嬛传》中也充当了主题曲歌词的角色。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画作来了解明清女子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进行自我装扮的吧。眉妆清 程枚荪 拈花仕女图轴画中女子眉毛纤细,眉尾微垂,...
-
仕女游园 | 光影流动的春日
闲房长日,春日花朝,最宜亲近自然、赏景游玩,内宅庭院是明清女性休憩身心的主要场所。她们或凭栏远眺,或倦倚湖石,或柳溪泛舟,或惜花踏月,尽情享受生活的闲情意趣。下面我们来看看“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展出作品中的仕女都是怎样游春的吧!浮影梳洗罢,载酒寻花,沉浸于无边春色。顾盼自怜的闺阁小女与庭院桥畔的花木竹石,被画家绘入空旷简逸的画面空间之中。画家巧妙的安排如柳叶、竹子、芭蕉、湖石等背景...
-
博物馆里的节日|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曾作此记述。一年一度,清明至,思意浓。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传统节日。按历法计算,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过106天为清明,阳历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每年清明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回暖、草木萌生、万物复苏,迎来明媚的大好春光。人们结伴外出踏青、游玩...
-
“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里的琴人琴事(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文士与自然山水历来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厌倦尘世喧嚣,便携琴行至苍茫山水间,席地而坐,拨动琴弦,在大自然和琴乐中寻求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在展览的第三空间“山水苍茫”里,就展示了古代文人雅士吸纳山水品格入琴,并通过泠泠琴音将自己的精神挥洒在林风水月之间的故事。荣启期鼓琴自得其乐佚名 孔子见荣启期图荣启期是春秋时隐士,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思想上很有见解,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特别...
-
绿鬓朱颜丨簪花初罢
梳妆对明清女子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步骤。在还没有组成家庭之前,女子们常在闺阁庭院中整理容颜仪态,这种对容貌之美的重视也传达出了她们精致讲究的生活美学。在梳妆时,她们以华美的饰品装点自己的发髻,而作为头饰之一的“簪花”,成为了明清女性绘画作品中较为常见的元素。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曾道:“富贵之家如得丽人,则当遍访名花,植于阃内,使之旦夕相亲,珠围翠绕之荣不足道也。晨起簪花,听其自择,喜...
-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3月31日,备受瞩目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在北京揭晓,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不负众望,入选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凤阳明中都遗址的入选,是安徽时隔12年后再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至此,我省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数量增至八处。明中都遗址(图片源自网络)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境内,明中都是明初首个按京师规制营建的都城,占地面积为50多平方公里,规模十...
-
绿鬓朱颜丨寻找明清时期的“她”
绿鬓朱颜,胜日寻芳,安徽博物院明清女性题材绘画展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三月,和大家正式见面了。此次展览我们精选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一百余件,再现了明清时期女子参与社会生活的图景。无论是知书达理的名媛佳丽,还是顾影自怜的闺阁女子。亦或是素手持家的贤妻良母,忠贞爱国的巾帼侠女。你都能够透过那层薄薄的画纸,寻找到“她”的倩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古代的女子不得轻易出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现象在明清时期...
-
书情画意|“暗香疏影”绿鬓朱颜明清女性题材绘画活动
罗浮山下雪三尺,白玉堂前春几分。岁晏归来诗词好,东风吹散一溪云。明清女性绘画作品之中,我们常常能发现梅花的身影,梅花纯洁而高尚且不畏严寒,既是“岁寒三友”与“四君子”之一,也是古代文士咏叹自喻的主要题材。梅开尽不知寒,于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安徽博物院老馆“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少女与梅花作为搭配,或仰首赏花、或折枝探春、或倚树沉思,暗香浮动,二者互为映衬。而“罗浮梦...
-
二十四节气丨今日春分 昼夜分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清 无款 春闺观双飞图轴 安徽博物院藏画中绘少女春日时节独立窗前,双手轻轻托起卷帘,侧身观望窗外的春景。窗前粉桃绽放,绿柳纷披。双燕飞舞其间,叽叽对语,呼朋引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燕子是春的使者,从南方飞回,也代表着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的到来。今日春分,太阳光直射赤道,一天时间白天会与黑夜平分。《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