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渐江《长林逍遥图》

年代:

尺寸:

纵203.5厘米,横70.5厘米。

  纸本,水墨,堂幅。

  描述:图绘疏树参天,交立于缓坡岸边。隔岸直壁高崖,寒江凝烟,无尘无壤,洁净如洗。壑间飞瀑流泉,白练千尺。山角泉涌溪奔,泻玉吐殊,次递跌落,倾入江河。水中浮丘一陇,江面平无波澜,泊口旷无人渡。造境人迹罕至,未睹花舟,不见猿鸟。林木静萧,气象清旷。纯然一片未经人至的自然清静之地,远避尘嚣,可慰身心。通幅充满着面对世味索莫的痛楚和寄寓山水知人的美感。立意高致、恢宏旷远,流露出作者深刻的逃垢意识。

  释文:图左上角作者楷书自题七言诗一首:“春木抽柔条,秋老惊摇落。百年强近半,世味亦索莫。何如长林间,逍遥自解缚。荣枯听时序,动息任吾乐。写此林峦意,萧然远城郭。静致若可耽,慎哉勿耽搁。浙江。”

  印识:题后加钤:“浙江”(二字朱文正方)印和“懒臞”(二字白文正方)印各一枚。图左上角起首引钤:“怡情山水”(四字朱文竖长方)印一枚,图左下角压钤:“花潭珍赏”(四字朱文竖长方)印一枚。图右下角压钤:“莺湖殷氏珍藏”(六字朱文竖长方)印及“海阳汪同癸鉴赏”(六字宽边朱文方)印各一枚。

  赏析:是图构景雄伟壮观,意境开阔恢宏。作者汲取北宋巨嶂山水结构形态规模,略参云林、公望笔法,巧妙运用几何块面、线条化、图案化的典型绘画语言,淡墨勾写山廓,干笔略皴谷壑,体面极少渲染。即令焦墨点笞亦惜之如金,使山石显得单纯透明。在构景上则变云林的平远为高远、深远之法,用尖方对峰造型组成连贯性的山体,地块则以弯曲的弧度深入画面, 保持了倪攒的空灵。皴法上则变横折带皴为竖折带皴,使画面平添险峻之象。以补充画面过于平面化和缺乏空间感的不足。又其侧锋逆转如钢筋铁骨般的长线,看似刚紧,实则枯淡松秀,能够不假其虚地勾划出大而空和小而密相结合的几何形体。同时那谷间岩缝中生长的奇松及近景几株摇曳唱响疏木秋树,又以方向相反的曲线逐渐缩小, 从而体现出画面有张有驰、静中寓跃的运动感,冲淡了长线空勾的单调之感。全图有云林的清简淡远而更兼凝重严谨;于气韵寥寒荒中蕴籍尤深,亦不乏独立高步的品格。拚弃了宋画中的晕染及所有刻画山石地表的皴法,纯用直线干墨绘成以抽象的结构造就憾人的山谷景象。笔墨沉稳已过中年(将近五十岁),代表了渐江成熟时期的风格。



  作者简介:

  渐江:明万历38年庚戌(公元1610年)庚戌生,清康熙4年甲辰(公元1664年)卒,享年54年。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省歙县江家坞人,或说歙县东关源坞人。《江氏宗谱》载:其幼年在歙县社学读书,后随祖父、父亲迁籍杭州继续念书。并考入诸生,成为杭郡40秀才之一。幼有远志,不愿经商。刻苦读书,勤于记颂;常常因无纸,而记录于掌。祖父、父亲二人去世后,因诸生廪粮微簿,不致养母。遂回乡,奉地方名儒汪无涯为师,边以书画养母、边准备功课,参加科考。韬性谆孝而狷介自洁,《歙县志》载:崇祯10年以后,因遇连年饥荒。一日,负米从30里外长途归家;因路远而误母食,悔恨之切、几欲投绮江自尽。母逝,垒土筑墓;谢绝亲友馈赠,其意“不以我凯风寒泉累人”。终生不婚不仕、孑然一身。(但《魏叔子集·燎衣图》又传其:“世变弃妻为僧,更以画名。有子喻义、字子晓,绍其父艺。”

  清兵入徽后,明崇祯17年甲申(公元1643年)韬自负卷轴、携其师入闽,与复明志士们同投福州唐王,并随军西徙。清顺冶3年丙戌(公元1646年),唐王被杀于武夷山下的汀州后,遂于顺冶5年戊子(公元1648年),参加抗击清军入歙战斗。失败后投奔南明福建唐王朱聿隆武政权。明亡遁入空门。 

  清顺治2年乙酉(公元1645年)以前,在家乡时:渐江在“天都十子”中尚且身处学生地位,正尝试将倪氏的简淡与徽派版画劲线相结合,吸收地方民间艺术营养,竭笔写山石岗川、简直瘦硬。刚中见柔、拙中显润;含蓄温婉、风骨内敛。 早期署名“江韬”的作品传世甚少,仅见上海市博物馆所藏两件:明崇祯7年“甲戌(公元1643年,时年25岁)秋为为灵运词坛”作《秋山幽居图》扇面、及崇祯12年“已卯春日(公元1639年,时30岁)为社白兄寿”作《冈陵图》手卷(有“六奇”朱文长方印)。另《须斋书画小记》、《渐江资料集》载其尚有为明志法师作《摹子久天池石壁遗意图》,今未得见。

  顺治13年丙申 (1656)由闽返歙,住西干五明寺。后离歙去武夷山,皈依建阳古航法师。削发隐匿武夷山中,从此潜心参禅学画。法号弘仁,字无智,称渐江学人、梅花古衲等。返歙后每岁必游黄山。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曾作黄山真景 50幅。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之感。工诗文、书法,其诗多家国身世之感,民族感情强烈,后人辑成《画偈 集》148首。

  江行书学颜真卿,楷书学倪云林,得其神韵。平生擅画山水,取法宋元诸家,初学一峰老人、晚法云林枯淡萧疏。隐居齐云。晚年返回故里,每岁必游黄山。平生墨迹多写黄山松石佳境,构图简洁,山石方折近几何体,奇峰壁立,奇松倒挂,笔墨秀逸凝重,意境宏阔淡远,气势峻伟。兼绘笑傲严冬之梅和奇倔雄强之松。梅花则瘦劲冷峭,得梅花疏枝淡蕊、冷艳寒香之韵致,人称“梅花古纳”。系“新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渐江的绘画在当时及 后世皆享誉极高,后人将其与画家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并称“新安四派”,也称“海阳四家”。其画代表了清初遗民画家的最高水平,又为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


发表评论

评 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