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戴本孝《苍松劲节图》

年代:

尺寸:

纵132.2厘米,横60厘米。

  设色,纸本,立轴。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己未,时年57岁。

  描述:图绘直崖绝壁,匹立江心,直插霄汉,势若出云。巅顶巨松,矫姿雄立,展臂欲飞,如龙腾凤舞。山势折落,顶植密林,枝如丁香,叶似豆瓣。麓脚谷涧,回廊隐建。缘山水边,篷舟空陈。对面秃崖缝间,有虚亭危筑,而无攀援之径。意极险峻,望而难及。

  释文:“劲节亦何奇,可望不可即。托根頫千仞,苍岩扫白日。此中古人心,一片嶙嶒骨。挥毫写所思,六月寒瑟瑟。世泽春勿忘,龙蛇任信屈。高曾迈若榘,仰止恒若失。画时己未六月上弘,客梅山之阴。仿范华原笔法,鹰阿山老樵本孝”。

  印识:题前引钤:“师真山”(三字朱文长方)一枚。题下加钤:“鹰阿山樵”(四字白文正方)、“本孝”(二字朱文正方)共二枚。右下角钤:“三事未能三公不易”(八字朱文正方)、“娱情诗画食力耕樵”(八字朱文正方)共二枚。

  赏析:此幅作品画面宽大,气势磅礴。乃仿范华原之法而作,采取高远视角构图,于水际作突兀大石,借用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山势,画面中树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体,曲廊亭舟则是陪衬之物。石纹略用豆瓣、雨点状皴笔示意质感。从而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下笔雄强老硬,画出奇山巍立,严峻逼人气概。技法上高度概括,惜墨如金。所谓大象本无形,减笔而不减景。用圆钝虚松之线写峰峦崖嶂,以明哳之笔绘舟树亭舍;使模糊的广阔空间与分明的具体景物相映成趣。笔致柔中带刚,运腕沉着灵动,用线虚实相生,枯中见腴。施墨淡追深秀,渴得涧泽。着色清新明丽,古朴典雅。戴氏一生注重名节,孤军奋战,人或谓“天都画派”。又能于地方各派中广采博取,另辟蹊径。此幅图中大块山石体面少皴及旷洁疏冷的画面意境,较其平常面貌枯冷整洁许多,明显可见与“新安画派”的互鉴之迹。



  作者简介:

  戴本孝: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生,清康熙32年(公元1693年)癸酉卒,享年72岁。清代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又号前休子、破琴老生、鹂口道人、碧落精庐主人、西顾岩樵叟、石天蹈海人、迢迢谷口农、守砚庵老生、横江槎客、白石洞天逋臣、黄水湖渔父、天根道人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父重为抗清名将,明亡绝食死,本孝一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中,故号鹰阿山樵。性喜交游,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性情高旷,尝与友人夜谈华山之胜,晨起即襆被往游。工诗文、书画。尤善画山水,师法倪瓒、王蒙、黄公望,师古能化,注重师法造化,曾游幽燕秦陇等地,领略大自然之胜概。山水多取材于黄山风景,善用枯笔,强调虚实对比,线条丰厚沉着,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得元人之趣。原济(石涛)早期山水画曾受其影响,后人称其与梅清、梅庚、石涛等为“黄山画派”。亦善画松梅。画史将其列入清初新安派。亦工书法 及诗,著有《前生诗稿》、《余生诗稿》等。


发表评论

评 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