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标《携琴幽居图》

  • 查看(3028685)
年代:

尺寸:

纵135.8厘米,横25.5厘米。

  设色,纸本,手卷。

  清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年)乙卯,时年59岁。

  释文一:卷外贴签:“查梅壑书画合壁卷真跡,乙未春日石园居士题韱。”下钤:“张印囗藏”(白文正方)。

  释文二:画心:“乙卯冬日,士标画”。

  钤印:左下钤:“钱氏薮青草堂收藏印”(朱文正方)。题下钤:“二瞻”(白文长方)。右下角钤:“境塘鉴赏”(朱文正方)。

  释文三:自题跋尾:“青山楼阁楚江东,身在苍茫晚色中;故国自遥难望见,不开春树雨滨濛。江头斜日草初薰,目断鸥鸿隔黛云;旧日两家相近住,每思家处独思君。乌衣巷口熟来时,杨柳风多颭酒旗;远客金陵游伴少,看花想比去年迟。秋雨初晴,走笔书此,不暇问工拙也,查士标”。 

  钤印:题前引钤:“愦老”(二字朱文竖椭圆)、“查印士标”(四字白文正方)、“二瞻”(二字朱文正方)共三枚。右下角压钤:“海昌钱镜堂藏”(五字朱文竖长方)、“云峰心赏”(四字朱文正方)共二枚。

 

  描述一:图绘开卷山水平远,佳木耸立,太空浩瀚,天水一色。水中洲渚横浮,杂林掩映草庐。屋内高士静气凝神,置身于水光林影之中,仰面坐看云起溪落。对面青山秀美,平台景胜,瀑布流泉,泻玉吐珠。接着是土丘绵叠,沙洲横卧。湖水似练,小桥如虹。有主仆二人相随过桥,入山寻访知音。其中老者曳杖缓行,回首观瀑;少者则携琴紧跟,怡情山水。岸上幽谷万丈,草木峥嵘;壑间野村悄落,拒尘避嚣。全画意境清旷,笔墨疏淡萧散,使人深深感受到了画家孤寂的内心世界。

  赏析一:是卷取平远法构图,画面寂寥空阔,意境沉静疏简。上有硝磴千盘,峰峦百丈而不见顶。中部水光粼粼,置身浩瀚窅渺之际,虚怀若谷。下有坡石高低合沓,槎枒古木,拏空攫地。既得吴镇沉厚雄劲之意,亦取倪瓒澹然天真之韵,同时还融合了董其昌秀润高华的墨法,于粗豪中显出爽朗之致,苍莽中具超旷之境。明亡后,先生的画风渐趋于“萧寒冷逸”,思想也步入了一种“空寂”之态,其将亡国之恨融进了自己的画风笔墨之中,以示一种内心世界的宣泄。在艺术上以古人之迹印真境,以造化之奇印寸心。故其画能率真逸妙。此等表现思想,与朱耷(八大山人)似有很多相近之处。 

  赏析二:查士标此帧行草书诗跋尾,用笔峻快清劲,烂熳俊秀。接上递下,锋颖挺拔。笔断意连,纵横开阖。连笔虽细如丝发,但却圆劲有力、相互映衬。生意内敛,生气外呈,自有一种跌宕潇洒之意流露于字里行间。婉约传递出笔走锋扫的呼吸起伏节奏。如风行水上,云出岫中。从容自在,骨清神畅。 出入米、董,而上追颜真卿,行距字间格外疏朗,结字则得米芾、董其昌遗法,于茂密体势之中别具疏旷温润之致。有米书之姿而少其佻,具董书之秀而去其俗。表现出一颗被放逐的心无所羁绊之洒脱,系查士标年60岁时所作精品。



  人物简介:

  查士标:明万历43年乙卯(公元1615年)生,清康熙37年戊寅(公元1698年)卒,享年83岁。字二赡 ,号梅壑 ;别号懒标 、懒老、梅壑道人、白岳逋客、邗上旅人(老)。安徽省休宁县西门人,后寓扬州。明末生员,出生望族,家藏丰富,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迹,故精鉴别。族中叔伯父兄如应光、维寅、维鼎等,对诗文、书画、古物均有研究。二瞻家学渊源、少年才俊,20岁便中秀才,因其文笔学养俱佳,名动一方,故人称“查文学”。平生擅画山水,画初学倪高士,后宗梅华道人、董文敏笔法。早年摹仿董其昌游休宁时出入其家所遗书画,山水于董其昌上溯董巨、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浙江等师友的影响:貌写家山、宗法云林。构景疏散、线条湿懒,墨法于清润飘逸中多一份迷蒙闲雅之韵。能集董之大成、并自出机杼;有熟而求生、老而求嫩的出蓝之誉。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逸品也。晚年画益超迈,直窥元人之奥跻身“天都十子”行列。清世祖2年乙酉(公元1645年),随着金声、江天一所坚守的绩溪丛山关被清军攻破后,30岁的二赡便挈妇将雏,逃离故乡,去金陵、镇江、杭州、扬州等地谋生。入清后不应举,工研书画。平生善于书画,早年摹仿董其昌游休宁时出入查家所遗书画;并自名“后乙卯生”,以表对董的心仪之情。山水于董其昌上溯董巨、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浙江等师友的影响:貌写家山、宗法云林。构景疏散、线条湿懒,墨法于清润飘逸中多一份迷蒙闲雅之韵。能集董之大成、并自出机杼;有熟而求生、老而求嫩的出蓝之誉。说者谓其晓起最迟,凡应酬,临池挥洒,必于深夜,不以为苦,八十余,尚童颜。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之一。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书出米、董,上追颜真卿,颇得精要。时称米、董再生,名重天下。较董率真,而流于散漫不经;著有《种书堂遗稿》等书传世。 清世祖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离家前作品未见传世。


发表评论

评 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