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矛盾空间——一个广阔的世界
1991年9月14日,黄绍京在日记中记道:当客观物象已不足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时,他们就会寻找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黄绍京选择了以“矛盾空间”的方式表达。矛盾空间是黄绍京创作的艺术典型,对矛盾空间的研究至少在他1971年的日记中已有记录,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黄绍京一改往日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开始大量集中地描绘矛盾空间作品,设计了许多矛盾空间的结构框架,黄绍京说:“我这样热衷于画矛盾空间,想提供一种理解...
-
展览|C位已上新
“江淮撷珍”专题展览C位展区已上新快来看看这次精彩亮相的是哪件珍贵文物金釦玛瑙碗 北宋1972年出土于来安县相官公社。圆形大敞口,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碗壁厚仅0.2厘米,于半透明中显露出玛瑙自然纹理。口沿镶嵌一圈金边,即“金釦”,与宋代碗盘等瓷器边沿留有“芒口”而镶金银的习惯相同,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玛瑙自古以来就是作玉的重要材料之一,其性脆,韧性差,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此玛瑙碗器...
-
展览|金沙光芒再续古蜀文明新篇章(上)
承续着三星堆文化,古蜀文明进入了十二桥文化时期。十二桥文化是以成都十二桥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从殷墟时代晚期延续至春秋时期。其遗存以金沙遗址为中心,绵延10余千米,形成了一个遗址群。考古资料证明,金沙遗址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古蜀国都邑。它将成都的建城史提前到距今3000多年前,开启了古蜀文明的新篇章。金沙遗址位置图金沙遗址位于...
-
展览|已经开展
雅·尚——旗袍与女性文化展已经开展咯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呢亮点还挺多的从上海到安徽,百余件旗袍精品展览展出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65件旗袍精品以及安徽博物院和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的40余件旗袍精品,展现了旗袍之“雅”、时代风“尚”,讲述了旗袍产生和盛行的历史。从上海到安徽,在截然不同的服饰风尚之中,既能感受两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亦能感受旗袍所展露的东方之美。从...
-
展览|天青海碧,黄绍京的二十七年
1959—1985年,黄绍京几近半生的岁月是在西北高原度过的。1958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的黄绍京分配至青海艺术学校参加教学工作,时间倏忽而过,这一段青海艺耕的厚重篇章,一翻便是二十七年。1960年3月6日,青海省艺术学校美术班全体师生合影处在社会建设初期的青海条件艰苦,东西部环境、气候差异很大,黄绍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全力投入美术教学之中,积极筹建青海省师范学院艺术系,制定教学方针、结构...
-
展览|矛盾空间——一位现代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我这样热衷于画矛盾空间,想提供一种理解现实的新角度,一种理解生活的新形式。——黄绍京矛盾空间是黄绍京最为集中的艺术特征,1958年黄绍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接受过扎实的油画功底训练,受王式廓、吴作人等老一辈艺术家影响,在朴素的现实主义主义绘画中已浑然有力、稳健成熟。但在对艺术思想的不断探索、凝聚之下,黄绍京变具象的形象表达为抽象的意识体现,一改往日绘画面貌,逐渐形成以一种以矛盾空间理念为核心的绘画...
-
展览|艺术旷野上开掘探井的这位画家,你知道他吗?
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五年制的首届毕业生;他在艰苦的岁月里远赴青海,投身美术教育工作长达二十七年;他不断求新求变,寻找新的艺术视角,探索出“矛盾空间”的艺术理念;他就是艺术旷野上开掘探井的画家——黄绍京。“记·艺——黄绍京的艺术人生”遴选了黄绍京代表性作品 120 余件套,并首次呈现《黄绍京日记》,分“起点·殿堂”“远行·耕耘”“归处·寄兴”“内观·矛盾”和结语五个单元,最大限度地呈...
-
展览|这些值得你看
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自2022年12月7日开展以来41万+观众线下打卡70万+观众线上看展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该展览展至本周日没来得及看展的小伙伴们要抓紧时间咯给大家划个重点这些值得你看27件故宫玉器来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27件凌家滩文物“回乡”团聚,包括三角叶形饰、巨型石钺等展品,实现了对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三角叶形饰巨型石钺玉璧玉斧凌家滩先民的衣食住行与高科技展览上篇“秘...
-
展览|天青海碧,与艺术家畅叙幽情
在艺术家黄绍京的人生中二十七年青海艺耕是为浓重的一笔1959年,那列开向西北的火车呼啸而行载着艺术家的少年激昂,风华正茂他们一行数人踏歌而去高原辽阔,正是挥洒凌云壮志之处《黄绍京日记》 1959年4月途中,黄绍京在日记中记道:“昨晚畅谈未来,我们这伙人,人力很全,地理也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文化古都天时地利,社会改革,边疆建设。应该画出反映当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间的丰富的变革,有地方色彩、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