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微课堂
  • 妙手匠心——“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安博微课堂开课啦!“国宝耀安徽”系列由安徽博物院专业讲解团队倾情奉献,每期带您了解一件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第六课给大家带来的这件文物,它的名字叫做“‘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各位在安徽博物院“江淮撷珍”展厅中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跟大伙说一说它背后的故事。“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是安徽博物院的八大国宝之一,通高9.5厘米、直径14.5厘米,通体黝黑发亮,大气华美。盖和底分别雕刻有三组如...

  • 多彩冰鉴

    安博微课堂开课啦!“国宝耀安徽”系列由安徽博物院专业讲解团队倾情奉献,每期带您了解一件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第五课给大家带来的这件文物,它的名字叫做“吴王光鉴”,各位在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二)展厅中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跟大伙说一说它背后的故事。大家好!我是安徽博物院八大国宝之一吴王光鉴。我高35.7厘米,口径60厘米,重29.6公斤,圆形、大口、弧腹、平底,外壁装饰有层层叠叠、...

  • 博物馆里的节日 | 劳动节,古代工匠的一天

    燕归花开春来到复工复产正当时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正在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全国人民精准稳妥地推进复工复产。“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让我们走进线上博物馆,追随古代工匠的脚步,探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王者之墓的背后有这样一群辛苦的劳动者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今属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是迄今全国发现的楚墓中唯一...

  • 金扣玛瑙碗——宋人“炫富”的正确打开方式

    安博微课堂开课啦!“国宝耀安徽”系列由安徽博物院专业讲解团队倾情奉献,每期带您了解一件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第四课给大家带来的这件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金扣玛瑙碗”,各位在安徽博物院“江淮撷珍”展厅中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跟大伙说一说它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碗,但和我们平时使用的碗不一样。常用的碗多为瓷碗,但古人为了凸显自身的富有,或在碗瓶烧制中精益求精,或以特殊材料制作,正如这件安徽博物...

  • 是青铜,更是王者——铸客大鼎

    安博微课堂开课啦!“国宝耀安徽”系列由安徽博物院专业讲解团队倾情奉献,每期带您了解一件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第三课给大家带来的这件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铸客大鼎”,各位在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二)展厅中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跟大伙说一说它背后的故事。有没有见过可以煮的下一整头牛的“锅”?你没听错,是一整头牛而不是一块牛肉,下面让小编带您见识见识这口“锅”到底有多大?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

  • 独一无二的“护照”——鄂君启金节

    安博微课堂开课啦!“国宝耀安徽”系列由安徽博物院专业讲解团队倾情奉献,每期带您了解一件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第二课给大家带来的这件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鄂君启金节”,各位在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二)展厅中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跟大伙说一说它背后的故事。鄂君启金节鄂君启金节是战国中后期楚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商品的免税通行证,金节形制奇特,其上满饰错金铭文,是安徽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之一。目...

  • “底盘”要稳 士气才狠——龙虎纹四环铜鼓座

      安博微课堂开课啦!“国宝耀安徽”系列由安徽博物院专业讲解团队倾情奉献,每期带您了解一件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第一课给大家带来的这件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龙虎纹四环铜鼓座”,各位在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二)展厅中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跟大伙说一说它背后的故事。龙虎纹四环铜鼓座春秋晚期,齐国和鲁国在长勺这个地方打仗,鲁国采用了曹刿的计谋,大获全胜,这就是《曹刿论战》的故事。这个故事里...

总记录数:268

总页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