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微课堂
  • 劳有所获——探索徽州古建筑的奥秘

    说到徽州,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飞檐翘角、兽脊斗拱、亭台楼榭等和谐组合,构成了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基调。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从古至今无数能工巧匠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保护传统建筑”的使命。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曾这样评价徽派建筑,他说:“徽派建筑太美了,不仅在全国没有,在全世界也没有。而这般建筑之美,无不源自历代工匠们倾注的匠心与汗水。梁思成曾说:“...

  • 悦文博 读世界|安徽博物院阅读空间第三届阅读季:“何以安博”——读懂安徽博物院(第一期)

    每年的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的意义在于“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在安徽博物院,有一处特色打卡地。巨大明亮的落地窗,温暖明媚的春光,一本书,一盏茶,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这里就是安徽博物院阅读空间。不仅是在这个读书日,我们想邀请您在每一段努力拼搏的日子里,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走进安徽博物院,落座阅读空间,安安静...

  • 二十四节气|今日谷雨 春光晓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清 冯照 烟雨云山图 安徽博物院藏烟雨云山图由清代安徽画家冯照所绘,画面烟云聚拢,群峰耸立,孤塔楼阁隐现其间。近景坡岸木桥,草木葱郁,微风吹拂杨柳,平静的水面泛起波涛。湖中两舟并行,船夫身披蓑衣撑桨,于烟波之中相对笑谈,洒脱自然,融入湖光山色之中。画面意境深远,水墨渲染,墨色有变化,表现出了白云横岭,湿润清新,烟雨朦胧的山水之景。雨生百谷,谓之谷雨。谷...

  • 云赏析 |“吾心安处”里的古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展出了来自安徽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的古琴,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其中的7件~“飞龙”连珠式古琴宋长121cm,宽21.5cm安徽博物院 藏“飞龙”琴为桐木斫,鹿角霜间八宝灰,朱漆重髹,蛇腹间流水断。龙池、凤沼呈圆形,龙池上方刻草书“飞龙”二字已为朱漆所掩,但痕迹仍清晰可辨。池之两旁刻长铭并跋,刀口显露,为重漆后所刻,其文曰:“...

  • 熏笼|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优雅地生活

    《后宫词》唐·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清 无款 斜倚熏笼图横幅横77厘米,纵47.5厘米;绢本,设色画中描绘妙龄女子乌发盘结,头戴抹额,身披蓝色大氅,衣饰华贵典雅。五官端庄,眉清目秀。斜倚熏笼,手持书卷,年轻貌美却满含忧伤。工笔设色,细致严谨,人物衣饰及熏笼的篾丝都清晰可辨。题跋:许承尧题自作《梦江南》词一阙,款署“意有所触不自知,声之悲矣。歙县许芚。...

  • 安徽历史上的著名琴人、琴谱

    相较于浙江、四川、江苏、北京等地古琴历史文化的兴盛和瞩目,安徽的古琴文化似乎显得平淡无奇。实则不然,安徽古琴发展的历史成就光辉灿烂,只是一直未得到重视和宣传。“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特展在策划的过程中,便着意挖掘和梳理安徽古琴音乐的历史脉络,总结探究安徽琴人对古琴艺术传承的贡献及影响。一起来看看安徽历史上的著名琴人、琴谱吧!桓谭《新论·琴道》桓谭,字君山,东汉时期沛国相(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人...

  • 书情画意|“十分清致”绿鬓朱颜明清女性题材绘画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看到这首诗词,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这首由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描绘了一幅女子深闺晓妆的图景,在前些年大火的清宫剧《甄嬛传》中也充当了主题曲歌词的角色。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画作来了解明清女子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进行自我装扮的吧。眉妆清 程枚荪 拈花仕女图轴画中女子眉毛纤细,眉尾微垂,...

  • 仕女游园 | 光影流动的春日

    闲房长日,春日花朝,最宜亲近自然、赏景游玩,内宅庭院是明清女性休憩身心的主要场所。她们或凭栏远眺,或倦倚湖石,或柳溪泛舟,或惜花踏月,尽情享受生活的闲情意趣。下面我们来看看“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展出作品中的仕女都是怎样游春的吧!浮影梳洗罢,载酒寻花,沉浸于无边春色。顾盼自怜的闺阁小女与庭院桥畔的花木竹石,被画家绘入空旷简逸的画面空间之中。画家巧妙的安排如柳叶、竹子、芭蕉、湖石等背景...

  • 博物馆里的节日|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曾作此记述。一年一度,清明至,思意浓。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传统节日。按历法计算,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过106天为清明,阳历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每年清明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回暖、草木萌生、万物复苏,迎来明媚的大好春光。人们结伴外出踏青、游玩...

总记录数:268

总页数:30